【南方都市报】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5年吸引7484家机构参会 慈展会已成跨界合作平台
发表日期:2018-09-26 15:53:09

感恩,所有的善良!

孟子曰,仁者爱人。不过,中国古代做善事好像是富人的专利,比如有吃不饱的事发生,为粥于路以食之。《二十四史》中有言,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以此教诲人们要多做善事,少做得罪人的事,这样才能进退自如。

一个多世纪以前,托尔斯泰曾留下名言,幸福的家庭大体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西方谚语也称,慈善始于家庭。真正理解慈善,就应该从自身,从身边的人,从简单的事做起。但随着善行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方式也越来越奇特。高调慈善,虚假慈善,秀慈善,也开始和慈善沾了边。希望有专业的力量,希望能公开透明,成为人们的渴求。

我很乐于看到,在深圳市民政局的主导下,中国慈展会已经开到了第6届,推介了近3万个品牌慈善项目,对接金额300余亿。而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这个基于中国慈展会成长起来的国家级品牌也已举办7届,累计投放资助金7400万元。

慈善是个人的,更应该是公众的。

慈展会,慈善赛,越来越壮大,我想一方面离不开官方的加持,组织的精细,另一方面,源自于各个慈善公益组织,源自于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在慈善领域,尤其需要我们珍惜自己的羽毛。做慈善就是在做信用,就是做人心。

我很赞同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廖远飞的“扶贫要扶教育”的观点,教育扶贫才是扶贫造血的根本方法。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根子上是要扶思想,扶观念,是育人,是引路。同时,我也认为,做慈善,做公益不论贫富,不分大小,不论多少,尊重内心,尊重事实才最重要。一方面,勿以善小而不为。另一方面,需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慈善并非是单纯的给予、捐献,而是内心的一种安宁。我想应该转变一种思路,不是要被施恩的人来感谢做慈善的人,是应该做慈善的人来感谢被施恩的人,让我们有机会做善事,发出我们的善心。

感恩,感谢,所有的善良!

陈文定(南都报系党委副书记、深圳大件事新媒体研究院院长)

座上宾

廖远飞

1964年10月出生。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法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2015年7月,担任深圳市民政局局长。

慈善已经呈现出“全民参与”的苗头,我们更应该利用中华慈善日、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深圳慈善月等特殊日子和时期,打造更多有声势、有影响力的爱心慈善活动,加大慈善文化宣传,大力宣传乐善好施的典型,使慈善深入人心,让慈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成为深圳人的一种行为习惯。

 ——— 廖远飞

 谈慈展会缘起

“开辟一条跨界合作、开放共享的慈善发展新路径”

 陈文定:慈展会起源于2008年汶川地震,大量公益组织赶赴灾区,但缺乏统一交流平台。社会组织的自发行为最终在深圳升华、结果,体现了政府和社会组织良性互动。慈展会至今已经走到第六届,社会反响越来越强烈。你认为目前慈展会对公益慈善事业的推动效果如何?

 廖远飞: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大众的公益慈善意识的不断提高,慈善热情不断集聚,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慈善信息不对称、需求与资源对接分散低效、慈善认知理念滞后、慈善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引发我们思考,就是如何加强政府、社会、企业和媒体等方面的合作,来引导民间力量有序参与慈善事业,开辟一条跨界合作、开放共享的新路径。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我们提出要举办慈展会。

 慈展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对慈善事业推动作用体现在好几个方面。首先我们搭建了慈善事业跨界合作的平台,搭建起慈善资源全要素的撮合对接平台和标准化服务体系。五届慈展会下来,对接项目达到2185个,促进了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慈善资源的对接,实现了各类慈善主体间的合作与交流融合。

 慈展会不仅仅是一个展会,它还举办各类研讨会议、互动沙龙、公益体验、项目路演等活动,激发了业界对于慈善立法、慈善信托、社会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社区基金会等系列问题的深入研讨。

 作为慈善行业信息发布平台,慈展会发布了《中国慈善捐助报告》等行业资讯,进一步集结社会共识,树立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从价值理念、理论建设等方面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再者,作为慈善文化传播和慈善教育平台,慈展会架起社会公众了解慈善、参与慈善的桥梁,凝聚和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信心和动力,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慈展会扩大了我们国家慈善事业的国际影响。第五届慈展会,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视频致辞,给予高度评价。慈展会先后吸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9家国际公益机构、100余名外籍嘉宾参展参会,促进了我国慈善事业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国内慈善组织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合作,它们在国际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陈文定:从首届慈善会的数百家机构参与,到如今超2000家机构报名,慈展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见证了公益慈善受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共同关注。深圳市民政部门通过哪些举措做大做强这个品牌?

廖远飞:慈展会的雏形是民间的公益慈善组织之间互动。在我们认识到它的社会价值后,积极推动,给予全方位支持,并主动请示国家部委和广东省有关部门,最终使之上升到目前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慈善展会,也是继高交会、文博会之后在深圳举办的社会建设领域重大展会。

展会的功能更在于提供平台,让慈善资源能够融会贯通。所以我们确立了展会核心理念(发展·融合·透明)、LOGO (用心做慈善,众人拾柴火焰高)、吉祥物(蝴蝶)等基础标识,奠定了展会作为全国慈善发展成果展示平台、慈善资源全要素交流对接平台、慈善信息发布平台的功能定位,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块和内容。

“展”突出资源对接和慈善文化传播,通过项目展示、公益体验、项目路演等活动,促进资源撮合和公众参与。“会”则由国际公益峰会和一些专题研讨会组成。每届峰会云集了国内业界顶尖的专家和一线实践者,深入探讨慈善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公益创投、慈善信托、影响力投资、社会企业和互联网公益等现代慈善方式经过峰会的催化,更快被推广和使用,这就是理论研讨对慈善事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慈展会建立了明确的参展机构和参展项目的审查机制,也正是这些才保障了参展项目的质量。五届慈展会共吸引了7484家机构参展,覆盖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这些年来慈展会的规模不断扩大,今年第六届吸引了2147家机构和项目申报参展,比首届多了近3倍。

 陈文定:第六届慈展会组委会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表示,参展项目要坚持质量优先,坚决防止打着“扶贫”的名义做营销、博虚名。本届慈展会的参展项目超过2000个,如何保证精准扶贫、质量优先?

 廖远飞:第六届慈展会的定位和内容围绕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需求,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凡不符合本届主题和定位的项目不予参展,同时坚决不允许打着“扶贫”旗号的机构和项目参展。

 本届慈展会最终从2147个申报参展的机构和项目中遴选出876个在扶贫领域积极探索的典型项目。同时,要协调社会资源优先对接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需求,这届慈展会专设有“深度贫困地区项目推介专区”。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认捐、项目服务和责任消费等方式,激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4个层面的供给侧叠加效应。

  谈全民公益,既要加强引导监管,又要鼓励支持专业机构参与

 陈文定:慈展会的举办促进了传统公益理念的转变。“人人慈善、人人公益”逐渐成为共识,草根慈善也随之发展。你认为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除了政策支持和理念倡导外,还有哪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廖远飞:在慈善事业中,社会力量是主体,政府起引导、协调和规范监督的作用。从办慈展会的实践体会来看,我认为政府重点要做好三个方面:

首先要通过立规则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规范,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其二,通过搭建慈善事业发展平台,架起各类慈善主体交流、合作、对接的桥梁,解决慈善信息不对称和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要为经济落后地区、草根组织提供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发展问题。

此外,还需要对慈善组织进行规范管理,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健全信息公开与监督网络,保障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陈文定:截至今年3月1日,全国社会组织总量突破80万个。政府的大力支持,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高涨,这些因素都铸就了公益组织的发展基础。你认为慈善公益组织应当做到哪些要素,才能加速自我发展?

 廖远飞:慈善公益组织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慈善组织要做强做好,至少要具备几个要素。

 慈善组织首先要做的是情怀驱动。俗话说,做慈善就是行善,要有菩萨心肠。从慈善组织的角度来讲,要建立每一份爱心都可以提升社会福利的公益意识,慈善组织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其得以发展的原生动力。做慈善不能有功利目的,不能有商业动机,否则将缺乏长久坚持的动力,也容易偏离慈善发展的轨道。

 守法依规也很重要。做好事、做善事也必须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做好慈善事业的基本遵循,所有慈善组织和个人从事慈善公益工作都必须遵守。只有依法行善、以法兴善,慈善组织才能发展壮大。

 还有百姓最关心的一点,就是公开透明。社会公信力是慈善组织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透明公开,让慈善活动的来龙去脉“晒”在公众的眼皮底下,使慈善项目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产品,才能赢得良好的公信力,得到社会的支持。没有公信力在慈善领域将寸步难行。

 反观慈善组织发展的这10年,我们会发现专业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公益慈善组织对所从事的领域要有专业认知和专业能力,才能把慈善项目做好。我们希望更多的慈善组织向慈善的细分领域发展,做精做专慈善项目,以专业能力赢得尊重和支持。

 谈慈善之城“让慈善成为深圳人的一种行为习惯”

 陈文定:《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以法兴善新时代的到来,能够让“慈善之城”挺立在坚实的法治地基上。自《慈善法》通过以来,深圳创新推动慈善事业的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接下来,深圳市民政部门将推出哪些创新举措,来擦亮“慈善之城”的金字招牌?

 廖远飞:“慈善之城”的前提是具备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若干措施》,这是今后几年深圳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社会组织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接下来,我们将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条例》等,加强慈善相关立法,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慈善组织的发展需要培育它的沃土。我们将鼓励以扶贫济困、救孤助残、助老扶弱、赈灾救援等为宗旨的公益慈善组织发展,为他们的登记和慈善活动的开展做好服务,壮大做慈善的力量。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慈善尽一份力。

 慈善已经呈现出“全民参与”的苗头,我们更应该利用中华慈善日、广东省扶贫济困日、深圳慈善月等特殊日子和时期,打造更多有声势、有影响力的爱心慈善活动,加大慈善文化宣传,大力宣传乐善好施的典型,使慈善深入人心,让慈善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成为深圳人的一种行为习惯。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加强监督执法。近两年,深圳发生了几起借慈善之名假募捐的事件,我们及时依法对其进行查处,让违法者得到应有处罚,让守法者更安全,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机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为的规范管理,加强部门联动和综合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不法行为。

 陈文定:全国目前还有3000多万绝对贫困人口。今年的慈展会主题也提出要聚焦精准扶贫,消灭贫困人口的关键点在于提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你认为如何借助慈善资源和社会力量,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居民找到彻底脱贫的路子,由过去的输血变成造血?

廖远飞:今年慈展会的主题是,“聚集精准扶贫,共创美好生活”。事实上,很多社会问题,现在正在变成商业的机会;随着技术的进步或者是由于规模的效益,原来市场无法服务的人群现在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贫困地区通常也有特殊优势,比如环境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慈善资源等社会资本更善于发现其中的商机,就会更高效地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项目,产生良好化学反应,由过去的输血变成造血。对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有关慈善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和2015年我国颁布实施的《慈善法》,已为我们提供了明确指引。比如,《慈善法》根据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需要并借鉴国外经验,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规定慈善组织可以投资,这对于壮大慈善组织、发展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扶贫先扶智。在我看来,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提升贫困家庭造血能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贫困地区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优质师资缺乏。如何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优质师资力量,慈善资源等社会资本大有可为。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有很多成功案例,如“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参加的支教教师很多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可见贫困地区并非请不到好老师。

陈文定:金融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有着活跃的资本市场和雄厚的民间财富。其实,金融与慈善之间的邂逅在深圳早已开始,在慈善保险、慈善信托领域率先启动。二者的结合为众多公益组织带来了源头活水,借助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让公益慈善不只是靠输血,而具有造血功能。你如何看待金融与慈善碰撞出的火花?政府又应当如何监管才能有效让二者结合?

廖远飞:深圳具有成熟发达的金融服务市场,有条件、有基础通过金融创新服务慈善事业。

我们鼓励为实现慈善目的金融在技术、模式、方法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创新。但是,无论如何创新和探索,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就是慈善,就是只求奉献不求回报,不以逐利为目的。因此,要处理好金融与慈善的关系,既要鼓励金融的创新,同时又要防止资本的逐利性,加强甄别和监督管理,维护慈善事业的纯洁性。

真心话要让公众看到慈善“明白账”“放心账”

陈文定:第五届慈展会资源供给主体囊括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界力量,其中,各类企业捐赠57.37亿元,占对接总金额的43.07%,个人捐赠达到57.17亿元。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社会上不乏拥有慈善之心且有能力而为之的人。与此同时,社会对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透明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建立慈善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推动慈善组织信息及时、有效公开?

 廖远飞:慈善组织信息公开透明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我认为首先要完善立法。民政部刚刚出台了《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对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做出统一规定。目前,正在开展《深圳经济特区社会组织信息公开条例》的立法工作。该《条例》将与慈善法及配套规章形成合力,进一步明确信息公开是慈善组织的法律义务,规范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行为,保护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慈善法颁布以后,民政部及各地包括深圳市民政局相继建立了慈善信息公开平台,用于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受托人等参与主体面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让社会公众真实地了解公益慈善、便捷地参与公益慈善、动态地监督公益慈善,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平台版面完善、内容维护与信息共享,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让公众都能看到慈善领域的“明白账”、“放心账”。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