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如何用“绣花功夫”做扶贫?多元主体跨界联合实现更大效能
发表日期:2019-09-22 09:34:06

   “做扶贫工作需要财力和实力,同时,光有力还不够,还要用心去做,要用绣花的工夫做扶贫。”9月20日,在深圳举行的中国慈展会2019国际公益主题研讨会——“大国攻坚决胜2020”上,中广核集团办公厅副主任、扶贫办王宝山如是评论扶贫工作。本次研讨会上,对于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如何助力扶贫,专家集中进行了探讨。  

   企业助力消除贫困  

   2020年将近,脱贫攻坚最后的号角已经吹响,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共同努力。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表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具体到每个乡村,依据不同的特点,可能政府主导多一点,可能当地的企业作用多一点,或者社会组织作用更大一点,不能完全划一个单一的模式。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表示,与商业经营行为结合、与专业服务体系融合、运用金融与艺术作为工具消除贫困等,可以使扶贫项目更为精准,更具有社会参与性,从而让贫困人口得到更为实在的支撑性帮助。  

   现阶段,已经有不少企业积极投身扶贫事业。国际公益学院校友会副秘书长、北京智德灵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任涛表示,国际公益学院校友会今年将在大凉山发起公益联合行动,邀请公益界同仁们一起到大凉山,与当地慈善组织、学者组成联合项目办公室,整合资源,联合行动。  

   在宁夏六盘山地区,这里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宁夏宝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彦宝表示,作为在宁夏成立、成长的本土企业,有责任帮助这里的老百姓提高生存能力、摆脱贫困困扰。  

   企业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扶贫作用?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董事长、荣程普济基金会理事长张君婷说,做扶贫工作要走进乡村,了解贫困户的真实需求,和他们共同设计公益产品、携手完成项目。  

   基金会成为扶贫类慈善组织的主力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是脱贫攻坚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并且已经涌现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模式和案例。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赵本志表示,2019年初,已经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开展课题研究,探索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的转型升级,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打造"重大疾病应救尽救"的模式。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济困工作有了法律依据,并且能够获得相应的政策性优惠,扶贫类慈善组织在不断壮大。  

   民政部慈善中国网站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全国4680家慈善组织中,共有2629家在扶贫领域开展工作,占慈善组织总数的56.2%。其中,组织名称明确含有“扶贫”“助困”“济困”“解困”等关键词的慈善组织有139家,占慈善组织总数的3%。  

   基金会成为扶贫类慈善组织的主要类型。在对精准扶贫案例进行联合调研后,国际公益学院研究团队与国务院扶贫办发现,在2629家开展扶贫工作的慈善组织中,基金会占80%。  

   此外,多元主体的跨界联合可以实现更大的扶贫效能。例如,企业与社会组织以优势互补进行合作,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行业影响力、资源网络、专业技术、内部员工、资金等方面,为社会组织提供资源支持。  


媒体链接:如何用“绣花功夫”做扶贫?多元主体跨界联合实现更大效能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