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 | 48小时郑州记——亲历河南水灾
发表日期:2021-07-30 14:40:34

千人难民楼一夜

郑州火车站附近有一座写字楼。20日晚上,苍白的大雨淹没大水里的城市,城市的大水淹入道路、楼房和地铁。写字楼的高层里,密密麻麻挤满了人,下楼买东西时,一对老夫妻正在水中把八岁小孙子从高铁站那边一路艰难地托举到这个大厦下。 

“难民”或坐或站或躺,挤满了漆黑的楼梯间和地板冰凉的走廊,得有一千个人。这座写字楼隔壁的商场早在下午就封锁停业,地下三层的停车场已被大水吞淹。楼下马路上,积水漫过无数车辆,露出隐约的车顶一角。依稀可辨的,是从火车站淌水而去的人们。他们一班班地被运到水城郑州,在滚滚的洪流里,找一个安身的地方。

一开始,没人把夏天的雨当回事。20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抵达郑州。在车站旁商场的冷饮店谈完工作,只看到马路上有了积水,淹上汽车轮胎。夏天,降雨引发的城市积内涝稀疏平常。——汽车开不过去,那就在附近住下;附近的酒店贵,要不就在商场过一夜吧!先吃火锅,再看电影,然后在 KTV 通宵唱歌。

雨中的气氛还是轻松愉悦的。直到商场的广播响起即将停电的通知,人们才觉得不同寻常起来。我们一行人想着要不要到车库去取行李;同行朋友的笔记本电脑也还在车后备厢内。

“地下停车场有三层,下面两层灌满了才能到我这一层”,一开始,我们这么想。刚下停车场,地面的确没有积水。但很快,天花板漏水越来越多。水开始从各个出入口的斜坡灌入,深黄色的流水湍急如壶口瀑布。仅仅两分钟,地下车库的水就没过了脚脖子,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窜动涌来,包围了车和人。43.jpg

十数个人从水帘洞似的消防通道拿着行李上楼。商场的一层,水已经没过了自动扶梯的三四阶。手快的几个人抢着去租了充电宝。在三楼,终于出现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商场有高压电,危险,把我们带到了附近的写字楼。

这座写字楼容纳了百千人度过洪灾的一夜。人们从商场撤退至此,围绕着走廊张望。玻璃门里头公司的员工还没到下班时间,并不知道外头的雨势和洪水。人太多了,走廊都是人。雨还在下,声音透过墙壁作响。

我们最担心的是饮用水。饿几顿没关系,没有喝的水就不行了。一行人到了人比较少的六楼,迎面看到一间公司的员工走来,竟然热情地应允我们进屋喝水。只有三个员工在内。陆陆续续地,十数个人都进了这间办公室里。——不久,写字楼也停电了。

后来,我们发现六楼人越来越多。不断有旅客下车过来。每个楼层都是人。

黑暗里,人们举着手机照明;有人把瓶装水覆盖上亮光处,便成了一个荡漾柔光的夜光灯。有位要到车站坐车的旅客把原本带给家人的河南特产——烧鸡,分给了大家。

那天晚上,“难民”们蜷曲着、坐着打着盹,公司老板把唯一的用来午休的弹簧床让给需要的人,在写字楼里度过了洪水中的停电的一夜。落地窗外的郑州,高楼和道路的轮廓模糊在雨滴、水流和夜的黑色里。

瀑布里的“救命”店

天色暗下来。又有新的“难民”上楼,他们告知我们,大厦同侧的一个杂货店仍然开着门且售卖着干粮和罐装水。由于楼的地基高,这一带成了浮岛。

从消防通道到便利店之间,横跨着地下停车场的入口。入口斜坡是一个大口,洪水如猛兽般灌入,跟瀑布一样,轰轰烈烈太可怕了。不仅因为及胯的水势崩腾,水声也轰鸣不止。想去小卖店所有人都要经过这道关口。我们三个人手拉着手,小心翼翼地涉水而过。一旦打滑,整个人将被冲入“深渊”。

举目茫茫之下,仍能感觉得到避难者的身影源源不断,晚上八点多钟,楼下人很多,大厦檐廊上人也很多。人们在水中寻找庇护所,聚集到写字楼的底端。外地旅客不熟悉郑州,不敢上楼,太黑了。

走过瀑布,杂货店大排长龙。老板娘开着手机的电筒灯,支撑起孤岛里的“救生筏”。那天晚上不仅断电,还断了网。手机没有信号,电子支付的时代,携带现金的人寥寥。怎么办呢?

杂货店里人头攒动。但携带现金的寥寥无几。老板娘没有派人看守货物,更没有抬高价格;她让没有现金的人登记下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工作单位,便可以把食品拿走。店里虽然没有人“看守”商品,但当时的秩序却并没有混乱,大家各取所需然后依次排队登记,老板娘挨个记下顾客的电话号码,是附近上班的再多记一个工作单位,不是附近的人留个电话号码就行了。

这一刻真的很感动。黑色的雨夜里只有一簇白光,老板娘在记录,一个个“难民”提着商品离开。

我们买了三百多块钱的水、面包和榨菜,与楼上房间里一同避难的十多个人分享。萍水相逢的人们,依靠这袋“救命”的食物,捱过了艰难的时刻。

此前,一行人经历了从商场转移的颠簸、酒店涨价和满客、同楼健身房的闭门不能入,此刻一同坐在斗室里分享着灯光和食物,深深觉得触动。

杂货店的故事,让人念兹在兹,已然盖过了穿越瀑布洪水的恐怖。这些小的商家,力量小的人,因着朴实却温柔的善举,让人在灾难中感到人性的温暖。

大灾面前,大家不但坚守秩序,每一个人都主动的向身边的陌生人伸出援手,这才是真正的河南人!

我是河南鹤壁人;21日,暴雨中心开始往我的家乡转移。

出郑州21日早晨,郑州火车东站周边的水退了。放眼望去,路上有抛锚在两侧的、架在护栏上的车,还有“很多鱼”——逃不掉的鲫鱼在泥水里乱窜。

手机依旧没有信号。偶然间貌似无线网络从阴郁的空气里飘过一样,手机偶尔也能收到滴滴地微信消息;看了昨夜在郑州发生的新闻才知道,我们所在的高铁车站附近,原来是比较安全的地方了,并不如那天晚上以为的,身处灾难的中心。

同行的一位朋友因为做过器官移植手术,必须每天定时定量的服用抗排异药物,而他只带了两天份。因此21日,我们必须离开郑州。但是郑州封城了。车辆不能出,也不能入,至多开到某一个节点,便要转弯回头。我们决议走出郑州,朋友的家人从隔壁城市驱车前来接驾,将在节点处汇合。

劫后余生的我们走过洪水洗刷过的郑州城,上了出郑州的车。我们也许是河南无数受灾者中的幸运儿;我们的故事,则是无数普通人的河南水灾经历中的普通的一例。

雨势已经微弱下来。道路上时断时续飘过零星的雨点,仿佛已经有了洪灾过后一切恢复如常的感觉。大水会退去,灾难也会被告别。然而,大水中为“难民”敞开门的办公室,“瀑布”里的救命店,暗夜里的亮光,会留在记忆里——不随洪流而去。

                                     

                                                                                                                                 来源: FAYA 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