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地区非遗项目,包括贵州苗绣、马尾绣、内蒙古科右中旗(国家贫困县)的王府刺绣

2500万

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 项目详情
- 执行机构简介
- 图文详情
非遗生活是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要素和基础的品牌运营及产业化输出项目。
非遗生活项目自构建之初,就把产业扶贫以及公益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非遗生活通过“以产代训”、“产训结合”的商业模式,在非遗所在的贫困地区组织相关非遗技艺的生产和传习(例如,苗绣、水族马尾绣、),解决了大批当地弱势人群的就业,实现精准扶贫。非遗生活通过与深圳残联联合协作,以“培训+实操+创业指导“等形式带动残疾人掌握技能,脱贫致富。
2018年6月,非遗生活公司与属于国家“深度贫困县脱贫”范畴的内蒙古科右中旗签订《关于推动王府刺绣项目协议书》,并通过共同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科右中旗分站“,助力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产业创新,带动科右中旗产业扶贫与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本次非遗生活参加第六届中国慈展会,希望在“产业扶贫展区”进行全面展出,综合展示非遗产业扶贫的“以产代训”、“产训结合”模式及落地流程、产业扶贫的实体产品产出等实质性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共同参与进来,带来一些实质的业务,也希望有更多的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
“非遗产业化扶贫项目”是深圳市非遗生活文化产业研究院与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一个公益项目,旨在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要素的产业化经营,通过“产业整合”、 “非遗助残”、“区域性定向产业扶贫”等不同模式,助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本项目主要通过以下三个不同的主题与方向开展扶贫工作:
一、非遗项目产业整合扶贫——提升手工艺人收入,让绣娘回家,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非遗项目产业化扶贫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链接点,通过“产训结合”、“两头在外(品牌、销售在外,生产加工就地组织)”、等模式,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非遗项目产业化扶贫实际操作的内容主要有三点,具体如下:
01、 通过产业化的组织非遗手工艺人有效生产,增加收入;
02、 通过系统的创新培训,提升非遗手工艺人的劳动技能,生产出更能满足当代审美,更能融入市场的高端产品;
03、 通过将非遗手工艺人的高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提升销量,扩大知名度,走出国门。
其中,自2015年起,非遗生活与贵州的水族马尾绣、苗绣、苗银锻造、蜡染、扎染、枫香染等非遗项目全面开展合作,已经带动了相关项目传承者或绣娘、技师约1000人就地就业,直接和间接产生了超3000万元的产值。
非遗生活“非遗项目产业化扶贫”项目,对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并在“少数民族女性回流”问题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利于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
二、非遗助残,带动近百名残疾人技能提升及就业
2017年5月以来,非遗生活与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携手,开展以非遗带动残疾人技能提升和就业水平的非遗定向主题培训等全面开展非遗助残工作。
非遗助残定向主题培训项目,以“易于融入日常生活,工艺相对简单,便于掌握并输出产品”为原则,对非遗技艺项目进行筛选,邀请经验丰富的传承人开发培训课件,通过“短期速成班”、“中级提升班”、“艺术演出班”等不同非遗项目,不同培训类型,全面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技能,增加广大残疾人收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截至2018年7月底,已完成的培训技艺有皮影戏、皮影雕刻、剪纸、麦秆画等,共开6个班,合计服务残疾人150名;其中光明职康残疾人皮影团、民爱残疾人皮影团已经有接超过100场商业演出,皮影及剪纸产品已经成型并已展开“残疾人非遗创客”项目培育。
三、区域性定向产业扶贫,王府刺绣——让21000名绣娘精准脱贫
图什业图王府刺绣(简称:王府刺绣)起源清代,原是专供图什业图王府的一种刺绣技艺,后演变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蒙古族传统美术手工技艺。2009年,王府刺绣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府刺绣集聚地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是习总书记亲自过问、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对口扶持的国家“深度贫困县”,王府刺绣属于国家“振兴传统工艺”的范畴,是科右中旗的战略性产业,扶贫攻坚的重点项目。目前,科右中旗共有21000名妇女参与王府刺绣产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95户。
2018年6月,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科右中旗签订《关于推动王府刺绣项目协议书》,通过“王府刺绣宣传推广”、“王府刺绣技能培训与提升”、“王府刺绣产品设计、生产及销售”,三大具体的工作方向,对王府刺绣产业进行全面的整合,极大地拉动了王府刺绣产业创新,进一步推动了妇女绣工们脱贫致富。
按照《关于推动王府刺绣项目协议书》工作计划,本项目将会为王府刺绣带来2000万的销售业绩,助力实现21000名绣娘精准脱贫。
——
非遗项目以其历史渊源、民族特色、工艺程式等,均有其特殊性以及差异性,非遗的产业化运作+品牌化经营,是从普通简单、低附加值手工制作向高附加值产品制作转变的一次质的飞跃。非遗生活的“非遗产业化扶贫项目”,通过定向的非遗产业创新,也是实现“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一种有益探索。
【项目进展】1.来源:http://www.feiyilife.com/index.php/News/show/id/291.html
产业扶贫 共奔小康,非遗生活“王府刺绣”项目报告之一
非遗生活 | 三艺坊
▲
非遗生活内蒙古一行,王府刺绣调研
▲
非遗生活品牌创始人、非遗生活产业研究院院长
魏素莹女士调研王府刺绣,向绣娘们讲解技术创新
▲
非遗生活与内蒙古科右中旗签约
2018年6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科右中旗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同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科右中旗分站“,全面提升“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工艺及产品的产业创新,带动科右中旗近两万户家庭的脱贫致富,并逐步把工作站打造成为集传统工艺人实训、研发、成果孵化、展示展销、品牌导入、市场推广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传统工艺振兴示范平台。
非遗生活将通过“产业化运作+品牌化运营”模式对王府刺绣产业进行全面整合,从“王府刺绣品牌宣传推广”、“王府刺绣产品整合提升”、“王府刺绣技能培训与提升”、“王府刺绣产品订单与销售”四大工作方向以及相关的多元业务模式全面开展工作,拉动王府刺绣产业的全面提升。
▲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科右中旗分站签约
2018年6月30日下午,在深圳福田区四季酒店举办的一场高端文化交流活动中,非遗生活向马耳他驻华大使Mr John Aquilina赠送了“王府刺绣”作品——“芍药绽放”。
马耳他驻华大使卓嘉鹰先生(Mr.John Aquilina)对“芍药绽放”作品赞誉有加,称赞它是“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杰出手艺代表”,并表示由此直观感受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期待中国文化及王府刺绣遍及世界,越走越远!
本次由赠送给马耳他驻华大使卓嘉鹰先生(Mr.John Aquilina)的王府刺绣“芍药绽放”,是“非遗生活”公司向科右中旗一级绣娘白喜荣定制的作品。本幅定制作品的图案以在成吉思汗统治时期,亲王级王爷才能使用的“芍药花”为创作元素,整幅作品色彩协调,做工细腻,别具特色,以此作品赠送大使更是别具意义。
▲
魏素莹女士向马耳他驻华大使卓嘉鹰先生(Mr.John Aquilina)
赠送王府刺绣“芍药绽放”作品
深圳创意十二月,非遗生活助力“内蒙古王府刺绣”项目
来源:中国财经 发布日期:2018-12-29 16:43 字号:【大中小】
12月26日晚,“创意十二月,新‘绣’内蒙古”——内蒙古与深圳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在深圳成功举办。来自深圳、广州、珠海、香港等地的众多知名设计品牌、行业协会、企业代表、核心媒体等30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承办: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一、王府刺绣完美展现非遗文化
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王府刺绣的惊艳亮相。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起源清代,是风格独特的蒙古族传统美术技艺。其做工细腻、独到,讲究针法及纹路,艺术地展示出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再现了科尔沁文化的精粹。
而在今年9月,非遗生活新推出的内蒙古“王府刺绣”慈善公益创新项目,在第六届中国慈善展上也再一次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并受到国家级各大媒体的联合报道和持续关注。
此次以王府刺绣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产品来到“时尚之城”深圳,深圳给予了相关品牌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充分帮助,并与王府刺绣携手合作,共同创新发展非遗文化。
二、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简称:非遗生活)
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借产业化保护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遗”重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打造国际化民族文化精品品牌。
非遗生活致力于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源头的文化产业平台及产品创意开发、生产、销售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推广。
截至目前,非遗生活通过抢救性保护,共开发涉及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余项国家级非遗、80余位“非遗传承”人,全面开发了涵盖箱包手袋、家居配饰、时尚用品3大类别,逾13个产品品类、近500款不同类型的创新研发产品,获得了19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国家专利,并斩获6个国家级金奖、9个国家级银奖等诸多奖项,代表中国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与参赛、参展已达20多个国家,接待过来自20余个国家的外宾。
非遗生活还设立了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科右中旗分站。近年来,王府刺绣紧跟市场的发展,不断追求产品的设计与技术创新,以推动王府刺绣产品与时尚潮流接轨,通过与深圳等地的创意设计力量合作,共同提升王府刺绣的市场价值。
三、非遗生活与王府刺绣达成战略合作
据了解,目前深圳非遗生活已经与王府刺绣达成战略合作,非遗生活将对王府刺绣工艺进行全面研究和创新提升,包括以皮上刺绣、不同的刺绣工艺融合等为内容的工艺创新,以时尚箱包手袋等为载体的工艺载体创新,以现代时尚和审美为参照的产品样态创新等,双方的合作将为整个王府刺绣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打造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非遗生活”就业脱贫产业化扶贫目前已在云贵川晋等省市带动数千名贫困人口就地就业,特别是“内蒙古王府刺绣”项目,更是直接带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的2800多名建卡立档贫困户脱贫就业。
未来,非遗生活将通过打造高端产品、展开国际推广、营造重大事件、参与国家及国际高端产品及礼品生产等手段,有效打造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作为非遗传统工艺的品牌形象,为整个产业及全体从业者创造价值提升空间。
“创意十二月”自2005年成功举办第一届至今,已成为深圳年度综合性城市文化盛事,是创新深圳城市形象符号以及构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里不可忽视的内容。今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圳携手内蒙古,让内蒙古草原之风在深圳创新之城焕发光彩,共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及旗下的深圳市非遗生活文化产业研究院是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要素的产业研究、运作,品牌经营机构。
作为一家热爱公益的社会企业,非遗生活将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IP(知识产权)开发为核心,通过构建非遗传承创新平台,打造时尚产品开发、非遗文创产业、非遗综合产业三大业态圈,打造一个以“非遗生活”为主题的文化产业生态圈,带动中国非遗文化产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