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 | 31个省份高龄津贴制度全覆盖 老年人福利普惠化
发表日期:2018-05-19 17:00:39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步上升,老年人福利与养老补助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已有31个省份实现了高龄津贴制度全覆盖,全国老年人福利制度正式向普惠化发展。

从“零起点”到“全省覆盖”

1.高龄津贴制度发展三步走

阶段一:全国高龄津贴制度起源于为百岁老人发放的营养补助或敬老补助政策,代表省份有天津(1999年)、河南(2001年)、海南(2006年)。

阶段二:经过西藏(2005年)、宁夏(2009年)的政策拓展,针对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补贴的制度开始得到确立。其中,宁夏是全国第一个正式在全区(省)建立高龄津贴制度的地区。

阶段三:民政部转发宁夏文件并要求各地学习和借鉴,在陕西(2012年)、天津(2014年)、上海(2016年)、青海(2017年)等地的推动下,全国高龄津贴制度已经突破80周岁及以上的年龄门槛,其中上海进一步放低到65周岁。

2.高龄津贴制度省级覆盖省份数量逐年上升

全国发布省级高龄津贴政策的省份数量呈现逐年升上状态,其中2009年~2011年间增长最快。

具体而言,2009年以前只有天津、河南、海南、西藏、贵州、北京、上海七省份建立了百岁老人补贴制度,或在综合性政策文件中提及制定高龄老人补助政策。

到了2009年~2011年间,在民政部转发宁夏经验的背景下,天津、湖南、云南、吉林、黑龙江、陕西等11省份开始迅速跟进并出台本省高龄津贴专项政策。

2012年至今,其余省份开始逐步加入,并于2018年4月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

1.png

图1 1999 年~2017 年全国高龄津贴制度

省级覆盖省份数量增长情况 

高龄津贴具体规定各省各不同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各省份已经普遍建立了高龄津贴制度,但在具体年龄标准、补贴金额、补贴资金来源等方面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1.领取对象:主要是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

从年龄标准来看,各省份高龄津贴制度主要集中于80~89周岁、90~99周岁及100周岁及以上三个年龄阶段的老年群体,不过也有天津、上海、陕西、青海四地进一步放低至80周岁及以下的老年群体,其中上海更是扩展到了65周岁及以上。

另外,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等十个省份还对领取高龄津贴的老年群体做了进一步限定,限定为低保、特困供养对象等低收入老人。

2.补贴金额:不同省份、不同年龄段有不同

① 80周岁及以下老年群体补贴金额上海最高,达到150元/人/月

② 80~89周岁老年群体补贴金额宁夏最高,城乡分别为400、220元/人/月,四川和甘肃两地补贴金额最少,均为25元/人/月(但省内各市县执行标准或有提升)。

③ 90~99周岁老年群体补贴金额西藏最高,达到500元/人/月,山西和浙江两地补贴金额最少,为30元/人/月(但省内各市县执行标准或有提升)。

④ 10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补贴金额西藏仍然最高,达到800元/人/月,浙江补贴金额最少,为30元/人/月(但省内各市县执行标准或有提升)。

2.png

图2 全国各省份 80 周岁以上老年群体

补贴金额对比示意图(以有明确金额为准) 

3.资金来源:以财政安排为主

从补贴资金来源来看,各省份主要通过各级财政安排解决,不过在更具体的财政资金补贴渠道上有所区别。比方说,北京规定由老人户籍地区财政和市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解决;山西、黑龙江规定低保家庭中高龄老人补贴资金从低保资金中解决,非低保家庭中的高龄老人由户籍地区财政解决。此外,北京、河南两地还提出可以吸收社会资金进入。

本文作者:资深分析员 柴宇阳

助理 明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

养老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