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研讨会是由中国慈展会打造的品牌会议,旨在搭建国际公益交流对话平台,立足全球视野,海纳国内外高端智慧,共话国际公益慈善发展的交流与合作。迄今为止,主题研讨会已举办十届,议题覆盖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国际公益等多元主题领域,邀约专家学者、企业家、行业领袖、扎根在公益一线的亲历者、媒体人、青年新生代、国际友人逾300位嘉宾分享交流,实现了会议研讨的 “跨界、创新、未来、实践” 品牌理念。
从搭平台、担使命到促发展、领风潮,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简称“中国慈展会”)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风向标”和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慈善的“新窗口”。9月15日,第十届中国慈展会主题研讨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开创中国特色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主题,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进行思想碰撞,探索中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民政部副部长张春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方光华、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张文宏、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李立东、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等主办单位领导出席第十届中国慈展会主题研讨会并作大会致辞。
第十届中国慈展会主题研讨会上还特设了“十届特别致敬”环节,十届回顾短片、《闪光的记忆》合唱向公益路上的每一个践行者致敬,让在场观众感动不已。在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精心设置的慈展会十届特展,展出历届中国慈展会成果,展现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的价值和使命。
本次大会由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北京阳光未来艺术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杨澜主持。
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发展模式
“当代中国的慈善事业,既非历史上的旧式慈善活动的传承,亦非欧美式现代慈善在中国的翻版,而是注入了中华慈善文化,打上了现行制度与技术进步的烙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在第十届中国慈展会主题研讨会上如此总结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在他看来,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应当形塑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新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需要遵循传统慈善活动提出的公益、自愿原则,坚守现代慈善普遍具备的平等、法治特征;另一方面还要注入中华慈善文化,并与现行制度融为一体。
成立于2015年的西湖大学,是中国探索特色慈善道路的生动诠释。作为我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研究型大学,截止目前,已经有超过70位企业家成为西湖大学的创始捐赠人。“慈善有各种方式,教育捐赠从根本上来讲是改变一个人和一群人命运的最有效的慈善。”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的发展和实践,受益于学校与企业家、社会各界天然的纽带联系,期待更多来自各界的教育捐赠继续支持中国基础研究的未来,支持中国高等教育发展。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已成为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和共同挑战。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全球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表示,在中国ESG发展中,必须坚持建立自己的评级机构,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既符合国际的准则,又有中国特色,目前这一步也正在实践当中。“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把ESG纳入公司治理当中,ESG就成为一种趋势,一种生态,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潮流就会滚滚而来,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就会有效实现。”
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我们希望充分发挥教育杠杆作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内生动力。”宁夏宝丰集团董事长、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党彦宝表示。
截止到今年,宝丰集团的教育助学已连续实施了13年,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对全省区大学生进行奖励资助的企业。集团目前已累计发放燕宝奖学金39.03亿元,资助了34.52万名西部学子。此外,宝丰集团奖励的学生遍布全国600多所院校,在基金会的感召下,学生们也逐渐从“爱”的受益者,变成“爱”的传递者,自发组织成立“燕宝爱心社”,参与公益活动,累计受益人数达20余万人次。
现代慈善“多元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慈善正进一步向着新型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多元路径。
当前,国家鼓励青年返乡创业立业,汇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力量。公益机构应该如何发力推动青年群体加入乡村振兴事业?“返乡青年是乡村未来建设的重要保障。”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介绍,中国慈善联合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等机构联合发起“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培训了14万的创业青年。该计划第一阶段的课程为历时5个月的线上培训,内容涵盖乡村旅游、农业养殖、电子商务等,有效解决返乡青年就业创业过程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农村发展所需要的乡村医生,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提出了“千院万医”计划,该计划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7000多名三甲医院的优秀医生,三甲医院医生作为志愿者为村医以及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开课。汤敏介绍,4000多个小时的课程目前已经录制好,三甲医院医生在培训期间也会通过远程视频来给村医上课。同时,该项目还开展了线上直播义诊、线下医生对接交流等活动。
近年来的“文博热”持续升温,使得文化遗产保护公益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指出,近年来,中国越来越多企业自觉将文化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积极出资出力,助力文物保护与活化。如腾讯、泰康、字节跳动,三峡集团、茅台集团等。“文化遗产公益事业对于社会参与也有良好的回报,‘云游长城’的点击量超过了80亿人次,古籍保护带动字节跳动传统文化板块的热潮等等,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互动。”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助理兼慈善分会常务副会长彭建梅在现场发布了《中国慈善服务发展报告(摘要)》,该报告充分反映了我国慈善服务发展的全貌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创新力量发挥商业向善最大效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商业向善和企业社会价值创新日益进入主流视野,越来越多企业以科技创新的力量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企业追求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资本市场对于优质企业的评价标准也越来越完善。面对可持续发展事业,许多企业以创新思维探索可复制方案,通过模式创新来创造长期效益,开创企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新格局。
“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科技向善’的核心就是要用科技能力更好地去关心人。科技是途径,向善才是初衷。”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秘书长、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窦瑞刚表示,腾讯在探索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是一种与社会共生共荣的向善向上动力。
据了解,腾讯十多年来一直通过技术产品的迭代升级,将公众公益组织等更多的社会力量连接到公益的朋友圈。同时,腾讯帮助更多公益组织提升数字化能力,支持公益领域的数字化基础建设,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的触达并获得正反馈。
如:腾讯推出的公益SARS计划,依托技术能力,将技术开放和嫁接给公益机构和公益伙伴,在不断提升公益数字化能力和公益项目透明度的同时,让每个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都能在公益生态下自我净化;推出了腾讯云资源、腾讯问卷、腾讯乐享、企业微信、腾讯文档、腾讯微云等系列的数字化资源,解决了公益组织数字化部门上“云”的问题等。
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发言表示,商业向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去做公益,而是指企业借助商业的力量解决社会问题,并通过创造社会价值,从而实现经济价值。也就是找准公益与商业的交叉部分,树立公益价值观,以商业模式反哺公益,以公益价值团结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多方共赢。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商业向善是企业面对时代考题的一份答卷,也是高质量发展路上的一个机遇。”孔东梅指出。
当天下午,两场圆桌对话举行。在“现代慈善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圆桌对话中,中国慈展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作为主持人,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党委书记郭美荐,《中国新闻周刊》社长、《中国慈善家》社长吕振亚,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副理事长孙莉莉,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红涛,全国人大代表、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钱海军,共青团甘肃省委副书记、甘肃蓝天救援队理事长、队长於若飞等嘉宾就慈善服务的多元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在“商业向善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的圆桌对话中,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邓国胜作为主持人,与蚂蚁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蚂蚁集团社会责任部总经理王晓晶,安踏集团和敏基金会秘书长吕珍护,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慈善信托部总经理蔡汝溶,广东粤森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林进杰,黄金时代基金会创办人暨主席、香港社企民间高峰会主席容蔡美碧,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治理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中华慈善总会善家传承与慈善信托委员会总干事傅昌波等嘉宾就探索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话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