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0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的“聚焦技术支持 助力专业化儿童服务——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2018)”在北京正式启动。本届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重点关注专业化儿童服务议题,倡导政社学多方合作,通过培训交流和技术支持,提升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队伍的服务能力,在基层城乡社区为儿童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
在启动仪式上,来自北京和云南的小朋友和青年画家潘川现场作画,通过绘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有的孩子希望多去儿童之家玩耍,有的孩子希望父母多回家看看,还有的孩子希望不被大孩子欺负。孩子们在潘川支持下的精彩分享让在场嘉宾真切感受到在儿童身边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的需求之迫切。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宋文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花楠、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云南省瑞丽市、盈江县、陇川县、山西省闻喜县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的民政官员出席了本次启动仪式,并就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专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宋文珍副主任在讲话中强调,党和各级政府对儿童的保护和发展高度重视,将不断拓展并探索完善的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让更多儿童受益。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花楠称赞道,自2010年由民政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携手启动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以来,越来越多的村居设立了儿童主任和儿童之家,770万名困境儿童得到切实的服务和支持。花楠女士还对专家们在专业技术支持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祝贺,专业的技术支持是基层儿童主任的坚强后盾,为确保儿童主任能够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儿童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自2010年起,携手多家高校社会工作专家团队,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发了基层儿童福利和保护服务框架,随后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爱佑慈善基金会、世界宣明会等国际国内社会组织,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合作,通过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促进一线儿童福利与保护工作队伍能力提升,将专业化的社会服务送到近25万名儿童身边。
为了让更多的儿童主任能够获得持续的专业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对项目协调和技术支持体系进行了全面升级,设计了符合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需求的社区儿童社会工作者知识体系与培训课程,通过实地和远程培训,提升儿童主任专业能力。
在启动仪式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现场倡议发起”儿童主任学习网络“——儿童社会工作技能发展中心,希望通过社群伙伴的形式,促进儿童主任交流工作经验,讨论技术问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时邀请专家团队定期在线互动指导,更直接地为一线社工提供支持。儿童社会工作技能发展中心将制定分级课程、开展专业督导、制作技能手册开发并开发参访实习项目,指导儿童主任及相关管理人员提升专业工作能力。
儿童社会工作技能发展中心现场上线了社区儿童社会工作培训初级网络课程——《社区儿童社工必备十课》,该课程面向儿童主任等一线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人员免费开放。整套课程从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儿童权利、儿童社会工作等10个方面开展了入门介绍,以支持一线社区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人员快速掌握面向儿童开展社会服务所需的基础理论、工作规范和专业技巧。
关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世界上一些最艰苦地区开展工作,以帮助最脆弱的儿童。我们的工作遍及190个国家和地区,为维护每一名儿童的权利,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努力为所有孩子构筑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47年至1951年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曾向中国提供援助, 1979年正式开始与中国政府合作。
关于《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自2010年起,开始编写关于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发展的年度系列报告,从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发展、公益参与等多个维度,对每年儿童福利与保护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为符合中国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儿童福利与保护体系建设提出了系统性的、有前瞻性的政策建议。《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政策报告》于每年“六一”举办的“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期间向社会发布。
关于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
中国儿童福利与保护宣传周在每年六一前后举办,活动自2010年发起,已举办8届,主要为了宣传并推广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积极回应全社会对儿童权利、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等问题的关注,更好地倾听儿童自身的希望与诉求,并促进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儿童福利制度框架的尽快确立。
来源:中国公益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