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部社会企业管理案例集《社会企业家精神》出版
发表日期:2018-07-19 16:53:56

随着中国社会企业实践的日益丰富,判断一个组织是不是社会企业变得越来越困难。本书从企业家精神视角以及社会企业界定框架,创新性地提出了对社会企业进行识别、界定和分类的中国方案,为判定什么是社会企业以及区分不同社会企业类型提供了很好的标准。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十几位老师、同学共同完成。历时10个月,深入调研了10家在各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企业,共进行了70小时以上的正式和非正式访谈,收集了丰富的二手数据。


10个案例涉及养老、精准扶贫、智障者就业、环境保护、教育等重要社会问题;

10个社会企业分别在不同领域创建了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其中大多社会企业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收获了商业价值。


本书比较深入地回应了中国社会企业领域两个最基本,却长期以来存在争议、难以形成共识的问题。首先,什么是社会企业?本书提出了一个基于社会企业家精神要素的中国社会企业界定框架,并通过10个案例对这一框架进行具体阐述。其次,早期发展较好、较快的社会企业长什么样子?本书通过案例勾勒出中国优秀社会企业的基本画像。


书中通过10家中国本土社会企业的案例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蓬勃兴起的社会企业和社会企业家群体以及他们身上流淌着的社会企业家精神。


这10家社会企业大都是各自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者是各自行业的开拓者,他们无一例外都为具有广泛影响且棘手的社会问题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让我们对社会企业的界定和画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让我们看到社会企业到底长什么样子。


这10家社会企业也是在各自领域发展较快、较好的有代表性的组织,是从上百家中国社会企业中精选出来的。这些社会企业经过几年的摸索,逐渐或正在形成有潜力、可持续、规模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在每家企业身上都能识别出某些线索,如制度设计、策略选择、组织文化和行为倾向。这些线索有助于防止这些组织的社会使命产生漂移,防止因为追求财务和市场业绩而损害其社会使命。 


本书将理论框架和翔实案例整合在一起,让读者既可以从案例中学习实战经验和教训,也可以从界定框架和案例中获取研究思路,特别是政策制定者、认证机构、支持机构和投资机构可以从书中发掘识别和评估社会企业的要素。 


作者简介


毛基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教育部特聘教授(201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2008)。第七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学部委员,国际信息系统学会中国分会(CNAIS)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二、十四届专家评审组成员(工商管理),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是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SCI)、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SSCI)等期刊编委,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创刊主编,《信息系统学报》创刊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信息系统的组织采纳、各类用户行为、外包管理和信息化项目管理、大数据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


赵萌   牛津大学赛义德商学院组织与战略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与微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编审委员会委员,全球社会事业学术会议 (Global Social Business Academic Conference) 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企业发展北京倡议》发起人之一,致力于中国社会企业认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十余篇社会企业、社会责任相关论文。主要研究领域:企业社会责任、社会企业、制度变革与创新、利益相关方管理、组织价值观。


一个开创性的社会企业界定框架;

10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社会企业的成功模式;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小额贷款与社会事业之父尤努斯教授作序推荐;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

十分高兴看到这本有关社会企业的著作出版。我对人大尤努斯中心同事们的辛苦付出和他们恰逢其时的工作,表示欣赏与感激。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中国现阶段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与社会事业(social business)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本书为理解社会企业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恰当而有用的视角。40多年前,当我把27美元放到孟加拉国乡村贫民手中时,我知道自己不是在提供一份经济资助,也不是在示范一种商业模式,而是在传递我对他们追求经济独立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能力的信心。我是在激发他们的企业家精神。 

社会企业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大概念。我常常看到人们由于缺乏了解,而把社会企业和社会事业相混淆。本书能够帮助读者了解不同社会企业形态和类别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避免由于对社会企业、社会事业、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共益企业(B corporation)等概念界定不清而导致的误解和误用;理解它们的区别,它们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 

恰当地理解和实践这些概念,将对以造福社会为最终目标来推动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人们正逐渐形成共识:以追逐个人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经济结构正在世界范围内制造出巨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财富加速集中到越来越少的人手中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为了遏制贫富差距的扩大趋势,我们亟须推动一种以造福社会大众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本书向人们清晰展示了可以采取的行动。 

本书的另一个特殊价值在于,它首次从平衡的管理视角对中国的优秀社会企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展现了这些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突破与纠结、笃信与困惑。这种实践是中国和世界了解社会企业所需要的。 

我要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同事们鼓掌,是他们的努力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社会企业创新的最新图景。祝愿人大尤努斯中心及其合作机构,能够坚定不移且持续地为切实提升中国社会企业和社会事业做出贡献。希望社会企业和社会事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中国和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提供有效的“中国解决方案”。 


——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 

格莱珉银行创始人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