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展会开幕 深圳9年募集15亿精准扶贫
发表日期:2018-09-21 11:13:13

    9月20日,深圳会展中心1号馆,第六届中国慈展会开幕。

    9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中国慈展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慈展会在2147个申报参展的项目和机构中,遴选出789个机构、876个项目和312种消费产品参展,集中展示社会扶贫领域的典范项目。

    作为在党的十九大后举办的首届慈善盛会,本届慈展会以“聚焦精准扶贫,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聚焦深度扶贫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围绕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需求。从今年起,中国慈展会将连续三年聚焦精准扶贫,靶心不变。

    中国慈展会注重“展”和“会”相结合,“展”着重展示成果和资源对接,“会”侧重理论研讨和文化传播。昨日上午,2018中国慈展会国际公益峰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慈善界大咖集中于此,从跨国合作、影响力投资等角度,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本届展会的目的是要动员社会力量、响应中国的国家战略、对接扶贫项目与慈善资源、为慈善文化的交流传播提供平台。在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徐浩良看来,这些目标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不谋而合。“我们可以同时在全球慈善界通过社会组织走出去等方式让中国的慈善机构在国际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影响力投资以其新型的投资方式区别于传统金融模式,强调在产生经济回报的同时注重社会回报。“能否真正彻底地消除贫困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准绳,发挥各种包括金融在内的力量,才能助力内在、培养内在的脱贫力量,”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在会上直言。“美国的管理大师德鲁克说,所有的社会问题只有把它变成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的时候,这个社会问题才能根本得到解决。”马蔚华认为影响力投资对扶贫的意义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力建设,利用市场的规则和金融的手段引导投资,让贫困人口通过创业、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彻底脱贫,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

    【深圳扶贫】

    深圳开辟多条特色扶贫路线

    “慈善之城”深圳在本次展会设立了“深圳扶贫主题馆”,集中展示了调动社会各界慈善资源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先进经验和主要成果。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围绕扶贫济困主题,9年来社会募集扶贫济困捐赠款物约15亿元,帮扶了742贫困村10多万贫困人口。尤其是2017年以来,社会投资2.6亿元,实施了扶贫增收、基础设施项目2000多个,直接帮扶了323贫困村8.4多万贫困人口。

    除捐赠款物外,按照中央和省决策部署,深圳市对口支援涉及7省(自治区、直辖市)34个县(市、区),包括: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县,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和察隅农场,四川甘孜州石渠、德格、甘孜3县,重庆市巫山县;对口广西百色、河池扶贫协作;全面对口帮扶广东河源、汕尾和精准扶贫两市323个相对贫困村。201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约270亿元,选派挂职干部和支医支教人员约3000人次,援建教育卫生、产业设施、农房改造、公路村道、农田水利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3万个,培训干部人才约2万人次,为受援地脱贫攻坚、民生保障、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作出贡献。

    【扶贫案例】

    1 产业扶贫

    电商上游扶贫从生产环节“造血”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以前的扶贫方式可能就是直接购买贫困或偏远地区的农产品,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进行收购,以帮扶农户,”国内生鲜电商企业本来生活的深圳市场部经理孔喆告诉记者,企业如今参与扶贫,需要以一种比购买环节更深入的帮扶方式介入。

    以其推出的一个精准扶贫项目为例,生长在云南某县的石榴因为昼夜温差大,果品上佳,但因农户缺乏品牌意识,优质石榴被贴牌后就以非常低的价出售了,在与当地农户接触后,企业决定从种植、包装、发货等多个上游环节帮扶农户。

    据了解,为了刺激商户的种植热情,该品牌以高于市场超过50%的价格收购水果。经过包装、营销、物流等环节后,再以三倍的进货价售卖,其中产生的利润自然不菲。为了把扶贫的输血变为造血,企业将利润中的部分资金反哺当地。孔喆表示,过去企业在下游对产品进行收购,消费者出于爱心购买,已经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扶贫方式,也不利于贫困地区的农户脱贫,“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来教农户土地怎么翻,品种是否优良;专业买手进驻果场三个月来教他们对水果分级。我们帮助他们打通了农产品的产业链,才能让扶贫更持久。”

    2 文化扶贫

    把苗绣带到米兰时装周保住手艺还能脱贫

    市政协委员赵卉洲,是一家女装企业的创始人。2015年,赵卉洲成为首位登上米兰国际时装周的中国女装设计师,名声大噪。同时,在深圳扶贫专馆内一款因为她参与的项目,让贵州苗族一个村的妇女都成功脱贫。

    2015年,赵卉洲接触到贵州妇女做的蜡染、苗绣工艺。当时,深圳市妇联已经对苗绣产品进行了两年扶贫,但将苗绣嫁接在旅游产品推销遭遇了瓶颈。“因为绣娘们大多有手艺,但不懂设计,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2015年11月,赵卉洲前往贵州调研绣娘的情况。2016年5月,其所在企业专门成立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作为设计扶贫专款,打造“让非遗回家”项目。赵卉洲把一些苗绣元素融入服装设计,把传统的图腾纹样肢解,将一部分机器可以替代的交由机器,其余部分则由绣娘手工完成。2018年2月,这批苗绣作品被融进服装带到了米兰时装周,一时声名大噪,苗绣吸引了时尚圈的目光。这两天,赵卉洲再次把苗绣带到了米兰时装周的现场,让世界感受中国绣娘的工艺。

    如今,这批绣娘每月的工资达到3000元,凭一己之力脱贫。“让非遗回家”项目的诞生,让许多贵州绣娘留在了当地,保留住非遗的同时,也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数量不再增长。

    统筹:南都记者 张馨怡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黄玮 摄影:南都记者 刘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