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四川凉山州:高山上的双语幼儿园
发表日期:2019-05-19 14:43:03

“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稚嫩的腔调、自信的笑容,凉山州喜德县托克乡中心幼儿园,当一群四五岁的彝族娃娃用流利的普通话表演完老师们编教的童谣时,现场掌声阵阵。而在一年前,他们的普通话基础为零。

四川凉山州:高山上的双语幼儿园.jpg

索玛花盛开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日前,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率队深入当地多个乡村、社会组织走访,了解第六届中国慈展会帮扶资源对接成果。记者在见证脱贫攻坚决战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扶贫扶智”从娃娃抓起所承载的凉山人民“一步跨千年 跑步奔小康”的希望与梦想。

四川凉山州:高山上的双语幼儿园1.jpg

扶智,补齐短板中的短板

喜德县且拖乡瓦普阿莫村,高路入云端。45度陡坡急转,蜿蜒狭窄的公路,平均海拔2500米的山区,汽车翻山越岭近3小时终于到达这里。作为凉山州“一村一幼”建设项目,村里唯一的幼教点依托村活动中心开办。屋顶上空国旗飘扬。屋里贴着国旗,摆着少量的拼插玩具。孩子们用手指游戏等活泼的形式在小操场上学说普通话,童音在山间回荡。

四川凉山州:高山上的双语幼儿园2.jpg

25岁的彝族女教师翁立果各告诉记者,该村的教学点开办了4年,目前23名儿童在读。从入园时听不懂一句普通话,到汉彝双语教学后短短两三个月时间能用汉语表达“早上好”“爱劳动”等日常用语,孩子们很开心,家长们也很满意。过去,一些家长普通话不好,外出打工遇到不便。而现在,“学好普通话,过更好的生活”,成了大山里很多人的心愿。翁立果各的声音柔和却坚定:“孩子们的变化让我很有成就感,我愿意扎根在这里。”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是短板。2015年秋季起,四川省在民族自治地方农村实施“一村一幼”计划,旨在推进学龄前儿童学习普通话、奠定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基础和从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凉山州以行政村为单位,采取“一村一幼”“一村多幼”“多村一幼”等形式设立幼儿教学点,配备辅导员,目前共开办村级幼教点3117个,招收幼儿12.61万人,选聘学前教育辅导员7976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入园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后于2018年5月启动的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一年来已覆盖11个深度贫困县的农村及安宁河谷县市民族乡镇2724个幼教点,覆盖面87%,近7000名幼教辅导员接受了新教法培训,帮助了11.28万名学龄前儿童实现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

四川凉山州:高山上的双语幼儿园3.jpg

慈善,提升脱贫攻坚实效

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坚决打好打赢彝区脱贫攻坚战,慈善组织投身民族地区教育“攻坚”,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托中国慈展会这个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国际化的慈善交流展示平台,2018年9月,四川蓝光集团捐资1000万元“牵手”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共同实施助学计划,包括“一村一幼”示范点建设、“蓝光扶智培训计划”、“蓝光最美幼儿教师”评选以及开办“蓝光幼师班”,助力“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助推凉山学前教育。

四川凉山州:高山上的双语幼儿园4.jpg

据蓝光助学基金会负责人介绍,在凉山州教育基金会的协助下,蓝光集团已在凉山17个县(市)分别确定了1-2个乡村幼教点作为示范点,完成5个幼教点的基础设施提升。首期旨在培养优秀骨干教师和幼儿园园长的“蓝光幼师班”,44名学生已于2018年9月入学。全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首届村级幼教点辅导员技能竞赛成功举办,表彰了214名优秀辅导员。此外,蓝光集团还资助了凉山州11个“中央厨房”建设,使超过1万名儿童受益。

四川凉山州:高山上的双语幼儿园5.jpg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以产业扶贫带动教育扶贫,可以激发贫困学生家庭的内生动力。”共青团凉山州委常委董政华告诉记者,他们负责的凉山州“索玛花养鸡助学”项目,在第六届中国慈展会上获得了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铜奖,并通过展会链接资源,一年来新资助了250多名贫困家庭学子。他们非常期望通过今年9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慈展会,把这套较为成熟的减贫脱贫模式从凉山州拓展到其他地区、从养鸡助学拓展到其他产业领域。

“我们期望通过中国慈展会的平台,精准对接知名慈善组织,提升自己承接更多公益项目的能力。”凉山艾特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包忠碧介绍,由福慧教育基金会资助,艾特公益实施的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慧3+2幼师班项目,致力于资助当地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和特困孤儿、女童完成学业。随着国家对偏远山区基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两免一补”、营养餐计划、特殊困难儿童救助保障的落实,福慧助学内容更多地向生活费、日用品、奖学金、保险费、淋浴系统和教学资源等方面拓展。

“我10多岁时获得资助开始上学。我的一切都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给予的,我非常幸运。”受益学生代表、彝族姑娘拿马木三作告诉记者,“如今,在幼教点看到孩子们愉快地学习活动,听他们用普通话跟我打招呼,作为一名准幼师,我知道这对他们的未来具有怎样的意义。一路走来,充满感恩,我愿意回到山村帮到更多的孩子,回报社会。”

来源:读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