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共益 为爱发声:“好事传千里”公益传播月联合路演活动在京举办
发表日期:2023-08-20 15:00:00

为了更好地展示慈善成果,激发全社会的慈善热情,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委员会在8月18日举办“好事传千里”公益传播月联合路演。

中国新闻社原社长、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委员会主任章新新社长发表开场致辞。章新新介绍,在即将到来的9月启动“好事传千里”公益传播月,这是慈善传播联合行动的最新尝试。中慈联传播委员会将联合各大互联网公益平台和多家公益机构,共同推动“好事传千里”话题内容的广泛传播,形塑新的慈善理念,由此形成合力,建设多家互联网公益平台联动机制,共同放大慈善好声音,共筑新型公益生态。

1.png

《中国慈善家》副社长、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跃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微博政务公益运营总经理李峥嵘、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凤凰网副总编辑兼全国政务中心总经理孙雪梅上台,一起见证“好事传千里”公益传播月的启动。

2.png

路演现场腾讯公益、阿里公益、字节跳动公益、蚂蚁公益、微博公益、联劝网、bilibili公益等互联网公益平台进行路演,发布今年9月期间的公益倡导及公众参与的策略。爱尔公益基金会介绍了“与莫言同行”公益计划主要涵盖的公益行动,来自中华儿慈会、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的代表分享了各公益机构在9月的项目及活动规划。

此次路演由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委员会主办,《中国慈善家》杂志社承办,微博、凤凰网、界面新闻、湾财传媒、中国新闻周刊等提供媒体支持,中国慈善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中国慈善联合会传播委员会代理总干事姜璇主持了本次路演。

各平台联手共创,让公益融入人心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新征程上,公益慈善也以更多样、更轻量化的方式进入公众视野。与此同时,各平台积极构建公益生态,随着99公益日、95公益周、DOU爱公益日、人人公益节等一系列公益活动的推出,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凝聚和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共筑新型公益形态。

腾讯公益内容生态负责人耿小勇以《让公益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进行分享。人人可参与,是99公益日创立以来的一贯主张。今年,这个全民公益日即将迎来第9年,耿小勇透露今年的99公益日将进一步回归初心、回归用户,加强对长期爱心用户的关注和回馈。

3.png

此外,今年的99公益日将在去年开创的“一花一梦想”玩法上实现“可视化”升级,通过公益画展让爱心流动,持续降低公益参与门槛。网友可通过送出小红花、捐款、转发扩散等方式支持画作所主张的公益理念和项目。

阿里巴巴公益平台用户运营负责人姜铁燕介绍,长期以来阿里巴巴公益发挥平台价值,提高机构和公众、商家的沟通效率,把“人人参与,才是公益”持续的践行落地。即将开启的第七届95公益周主题为“爱有一万种可能”,具体的包括三部分的业务形态:公众链接新场景、平台劝募新模式与机构长期运营产品。

4.png

“我们会持续开放阿里公益平台的数字化产品能力,希望让更开放的公益宝贝劝募模式,在商业向善上带来一万种爱的可能;希望通过开放的用户互动产品——“爱能星球”在人人参与上带来一万种爱的可能;我们希望为行业带来更多资源的开放赋能。”姜铁燕表示。

字节跳动公益平台运营总监叶亮透露,今年的DOU爱公益日将开启内容玩法与主会场两种玩法。除公益机构伙伴,平台的创作者、媒体抖音号都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参与其中,支持公益的传播、倡导与筹款。同时,字节跳动公益将以平台在筹项目的健康度情况作为主要参考依据,综合遴选出50个公益项目参与主会场活动,并根据活动表现为项目提供配捐。

5.png

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黄庆委认为,“人人慈善、人人公益”是《慈善法》及主管部门和公益行业的共识,如何做大公益慈善行业的增量、提高质量,是我们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蚂蚁公益有着科技普惠基因,注重发挥数字技术和平台力量助力公益发展。如以支付宝App为依托,搭建了支付宝公益平台,发起了蚂蚁森林、蚂蚁庄园、支付宝芭芭农场等多个公益互动产品,用有趣、有爱的公益互动方式,带动广大用户从认知到认可认同,逐步参与,培育公益文化,培养更多的捐赠人。

为响应“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好事传千里”计划,支付宝公益平台也将通过多个举措带动支付宝用户了解、参与中华慈善日。首先以生活号的捐赠故事等形式,感恩和嘉许捐赠人;其次以公益答题等趣味方式带动用户了解慈善知识,并重点宣传推广“中华慈善奖”等优质公益项目。

6.png

“基于微博的社交媒体属性,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传播的力量,用人影响人,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来做好事。”微博公益热点及应急救灾负责人黄琴展示了今年人人公益节活动IP“好柿仔”。据介绍,9月1日至9月24日期间,微博将发起“一起做好事”主题公益活动,基于微博的生态优势,联动公益机构、明星、大V、企业、爱心网友等多方,通过公益柿集搭载丰富好柿公益场景,覆盖多元公益议题,以趣味互动玩法鼓励更多用户参与。

此外,今年的99公益日腾讯公益将携手微博公益共同发起“一花一好柿画梦计划”,邀请明星、大V、网友在微博和视频号双平台参与,通过双平台资源的扶持和激励,鼓励更多用户用画作表达爱、传递爱、凝聚爱。

7.png

联劝网平台运营经理韩东妍就“如何做小而美的公益活动”进行分享。一直以来,联劝网坚持助力慈善组织,帮助慈善组织以高效和专业的方式发展,并努力推动持续的理性的捐赠人的服务和培育。

在这样的理念之下,联劝网平台目前主要提供四大类产品服务,分别是线上筹款平台、线下咨询和培训、捐赠人服务与发展、独立系统定制。韩东妍介绍,除“66月捐周”外,今年“99公益日”,联劝网将首次携手腾讯平台设立分会场,一起推动多元、健康和可持续的互联网公益慈善生态的建设。

8.png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守护世界就是守护自己。”哔哩哔哩公益周亚飞表示。通过自制番剧与综艺节目,带领用户了解公益,关注公益。周亚飞列举了几个哔哩哔哩践行公益的典型案例,例如去年S12直播赛事的时候,发送“人在塔在,此志无双”的定制公益弹幕,B站就以参与者的名义为文物守护人送上一份守护包。

在2022年中华慈善日,哔哩哔哩以自制视频的方式,感谢了每一位在哔哩哔哩公益平台上捐赠过的用户,只要用户不选择匿名,他的名字就会在的视频中滚动播出。“今年哔哩哔哩公益将继续去真诚地感谢每位捐赠人,我们希望这个感谢可以一直下去。”周亚飞表示。

9.png

探索创新场景 打开公益可能性

在“创新场景公益 慈善人人可为”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场景公益、公益传播、常态化三个关键词进行了分享。

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公益进入场景时代。对于场景,微博政务公益运营总经理李峥嵘认为,场景就是让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可能下参与到公益中,让更多人理解公益不仅仅是捐赠或做了一件好事,更多的是唤醒了社会大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10.png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认为,场景的重要性是能够推动“让公益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这也是腾讯公益平台的价值使命。以互联网公益的角度与用户互动时,更要重视公益的专业性,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价值,因而平台也从以募款为中心,逐渐转向以服务捐赠人为中心,让公众更理解公益的专业逻辑,让更多用户可持续参与公益。

11.png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阿里巴巴平台公益负责人章霁则将场景分为线下场景与线上场景。“除场景框架的搭建,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内容的建设。”章霁认为,好的公益项目要建立与公众的链接、与捐赠人、与所有受助人的链接,“我们需要让所有的角色都能够感知到我们正在做公益,以及我们做了公益之后给世界带来了小小的改变。”

12.png

《中国慈善家》副社长、影响力慈善研究院院长王跃春提出了公益传播方面的两个痛点:第一,虽然现在公益已经如此发达,但是就10亿网民基数而言,真正参与公益的人还是少之又少。第二,公益机构但凡有一点点负面问题,就会被立刻被放大。

13.png

在场景公益下,如何实现跟公众更好地对话?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从三个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让公众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中身体力行地自主参与;其次,是协助公众找到公益议题或者公益项目与个人的生命连接,也就是建立个人与意义的连接。第三,让公众感知到参与公益,做好事之后的成就感,实现公益价值后的满足感。

14.jpg

对于公益行业生态而言,九月的各个主题活动已不仅仅是几天的嘉年华,更是长久的练兵场。如何让公益传播如何持续、场景更常态化,而不是仅仅停留在9月的“狂欢”,字节跳动公益负责人罗海岳认为常态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构的常态化运营,另一方面是用户的常态化参与。当好的内容能得到更精准的推送,并实现更多的捐赠转化或倡导效果转化,机构自然拥有了做好内容的动力。用户的常态化则希望用户能够坚持,而坚持的前提是能够得到持续的正向激励,这些也是兴趣匹配、跟内容分发高效率能够做到的事情。

15.png

传递慈善声音 推动社会问题解决

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说,“慈善是一种内心需要”。今年5月20号,莫言与六家公益机构共同启动“与莫言同行”公益行动计划。据爱尔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叶飞介绍,“与莫言同行”公益行动计划具体包括三大公益行动,分别是:弘扬慈善文化,推动人人公益;创新慈善捐赠与公益行动模式;倡导影响力慈善,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此外,“与莫言同行”将通过实施主体两块砖公益基金,在前期主要支持“莫言同心”和“与星同行”公益项目,截至到目前“莫言同心”已经救助了311名先心病儿童。未来三年,“与星同行”也将帮助全国10个城市的1000个孤独症儿童家庭。

16.png

中华儿慈会平台传播部主任牛奔介绍围绕“益起呵护未来”这个主题的9月规划。中华儿慈会目前将自身定位为一家“资助+联合劝募“的平台型基金会。早在2012年,儿慈会就开始了互联网筹款方面的探索。2022年全年,通过互联网平台的筹款已经占到了机构总筹款的6成左右。牛奔用案例分享了今年儿慈会将如何携手全国范围内的公益合作伙伴,参与各大互联网筹款平台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包括腾讯、阿里、新浪、抖音等等。同时,他也期待未来儿慈会可以聚合更多的资源共同助力困境儿童关爱保护。

17.png

在乡村振兴方面,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品牌传播部副主任王珞玮表示九月基金会将重点借助平台活动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提升机构的影响力,例如在9月4日和9月6日,在腾讯公益的支持下开展“活水计划”乡村振兴专场活动。

同时,乡村发展基金会将发力品牌项目,统筹各方资源,扩大项目参与度。并通过策划节点活动,统筹机构资源,提升品牌声量。利用线上、线下的多渠道推广,吸引更多机构和公众参与其中。

18.png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品牌外联部部长江楠就“公益机构探索‘三缺’之下的传播力”进行了分享,她表示,绝大部分的公益机构和公益项目都会面对缺人、缺财、缺方法三种困惑。

在此困境下,又会出现三个问题:第一,传播、筹资的投入产出比难以权衡;第二,优质互联网平台与优质公益项目的选择和匹配;第三,执行和追热点的博弈。

基于以上困惑,她提出“三点一法”的解决方案供参考。“三点”,简单来说是蹭热点、找特点、抓重点,“一法”是“K线法”—KOL+线上线下的逻辑。KOL不单纯是名人明星,也可以是很有说服力的公益项目或机构的发起人,还可能是企业、媒体平台等。“我认为做好公益项目没有捷径,需要明确的战略和精准的定位,目标团队机制缺一不可,只有不断努力,踏踏实实地做好日常的运营,再结合多平台的合力,共同推广把公益生态做得更好。”江楠表示。

19.png

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颖倩以“女童保护”公益品牌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塑造为题,对“女童保护”十年来的公益行动及公益传播倡导进行了分享。

作为十年专注儿童防性侵知识普及的公益机构,“女童保护”集结社会工作学、法学、儿童心理学、性教育学、犯罪学等业界专家编写了一套专业的教案,并经过了57次的更新迭代。“女童保护”坚持面对面授课,通过生动活泼的互动性课堂给孩子们带来防性侵安全自护知识。张颖倩认为“女童保护”作为一个和重点社会议题结合非常深的项目,传播非常重要,每一堂课就是一次专业的知识传播。除了官方的传播路径之外,志愿者本身也形成一个巨大的自媒体传播矩阵。“今年9月,‘女童保护’将在全国10 余个省份安排50多场线下活动,同时也会在线上联动名人大V、专家进行防性侵知识科普。”

2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