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公益日携手共创多元包容的互联网公益慈善生态
发表日期:2023-09-05 22:00:00

9月5日,第八个“中华慈善日”如约而至。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民政部以“携手参与慈善 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引导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大局。

和着“中华慈善日”的节拍,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如期启动。这不仅是筹集公益资源的重要时刻,更是互联网公益慈善共建的关键节点。在成立的第9个年头,99公益日这个寓意“久久”的全民公益嘉年华,将重心进一步回归互联网公益平台的价值本色,携手各界共创美好,为建设多元、包容的互联网公益慈善生态添砖加瓦。

倡导人人公益  铸就公益慈善生态的价值底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我国第一部慈善领域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保障和鼓励人人可慈善是其基本价值追求。“99公益日的第一个使命就是倡导人人公益。”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教授表示。

“广大公众是公益慈善生态中最重要的主体。”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这样形容公众参与在公益慈善生态建设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

自2015年举办第一个99公益日起,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腾讯基金会)的初心便是发挥腾讯的技术和连接能力,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公益。这也与腾讯公司“一切以用户的价值为依归”的理念高度契合。可以看到,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加持下,99公益日不断创新路径方法,一步步实现“人人公益”的目标。

2015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公益联合微信运动推出“益行家”玩法,成为行为公益的起点。用户步行超过1万步,可兑换相应额度的资金,定向捐赠给公益项目。如今,“益行家”升级为“一块走”小程序,捐步门槛从1万步降到6000步。这种轻公益形式扩展到公众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中,如捐声音、捐阅读时长、捐存储空间等,让公益慈善变得时时可为、事事可为。公益,逐渐成为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9月,微信支付携手腾讯公益首次推出轻公益产品——分分捐,将线下公众“顺手捐零钱”的公益场景搬至线上。微信支付用户付款金额含有小数时,可凑个整捐公益,随手做好事。今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基金会将为每一笔用户捐赠配捐0.99元。这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降低门槛的公益方式,更向公众倡导了“每个人都能奉献一点爱心”的理念。

在推动“人人公益”理念深入人心的过程中,“小红花”功不可没。“小红花”于2018年创设,初衷在于记录用户的公益行为,“让每一份微小善行都能被看见和激励”,驱动用户长期坚持公益行为。2022年99公益日,“小红花”的迭代升级成为互联网公益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之一,首次推出的“一花一梦想”玩法,让用户不用捐款,就可以直接用“小红花 一块做好事”,帮助公益项目实现“逆向发起”和“全民共创”。这让“小红花”不仅是一份公益账户记录,更成为公众表达公益主张、助力公益梦想的共创公益交互机制。今年99公益日,“一花一梦想”增添画作新元素,围绕“为孩子、为乡村、为生命、为地球、为关心”五大主题,表达公益主张、描绘公益项目,为更多人提供接触、了解并参与公益的机会。如今,“小红花”不仅成为倡导公益文化的爱心IP,更将“人人公益”理念拓展到公益共创层面。

在近年的99公益日中,递增的筹款额已不是最重要的衡量目标,而小红花的互动数字得到更大关注。腾讯基金会秘书长葛燄表示,99公益日的愿景始终是,让公益融入每个人的生活,让善意在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多地、越来越自然地流动。

99公益日后,阿里巴巴“95公益周”、字节跳动公益平台“DOU爱公益日”等相继上线,主张以平台优势,将“人人公益”理念触达更多用户。

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新模式》报告指出,互联网公益慈善进一步缓解了我国传统公益慈善“可及性”痛点,形成了人人公益、全民公益的新格局,让全民公益等慈善文化与观念深入人心。2021年,互联网平台募集善款约百亿元,点击、关注和参与互联网慈善人次超百亿,“双百亿”数字固然成为上述观点的注脚,而更为重要的是,平台公益理念倡导比筹款额等数字更重要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倡导联合共建  繁荣公益慈善生态

去年,金锦萍对99公益日提出了“无我状态”的建议,即期望腾讯公益平台不以追求自身成就为目标,而是让公众将目光投向平台上发挥作用的各方主体。

这一观点引发了腾讯公益的共鸣。今年99公益日,腾讯公益淡化舞台主角色彩,以繁荣行业生态为主基调,开展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共建和开放。

在今年9月7日—9日3天的时间里,除了通过3亿元配捐资金、1亿元全年行业非限定资金配捐支持公益行业高质量发展外,腾讯基金会还将首次开放跨平台配捐,在联劝网设立99公益日活动分会场,提供最高500万元的配捐资金。联劝网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搭建运营,是民政部指定的首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之一。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告诉记者,近两年来,腾讯公益平台越来越多呈现出开放、合作、共享的公益价值取向,与联劝网在推动公益慈善行业走向哪里、如何推动公众参与等问题上看法一致,这是两个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合作的大前提。腾讯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琴介绍,今年腾讯公益提出了“用户在哪里,配捐在哪里”,希望先与联劝公益平台做一次完整的试点,为推动这个模式长期发展积累经验,以便未来向更多平台开放。

一些专家表示,跨平台配捐进一步拓展了99公益日的共建深度,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公益组织参与,还可以促进不同平台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公益行业的效率和水平。

在“中华慈善日”号召下,民政部指定的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都推出了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助力解决社会问题。一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不同公益平台之间的竞争,可以丰富公益场域资源,带来更多元的公益体验,吸引更多公众参与,让整个公益慈善事业出现百花竞放开满园的生动局面。在王志云看来,29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共创共荣,可以形成优势叠加互补的价值共同体,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逐渐退到技术工具定位,发挥腾讯数字和连接能力,携手更多的平台和用户同向发力,把9月做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月。”葛燄表示,腾讯公益将在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上用力,汇聚更多善意,驱动无限新“益”。

仔细梳理99公益日发展的历程,记者发现腾讯公益一直在为倡导和推动行业共建而努力。如2018年99公益日首次推出规则共建方式,邀请行业内外伙伴参与建言,集众人所长共同形成了当年公益日的规则。2019年99公益日倡导各方共同建设理性公益生态系统。腾讯公益先后发起“数字人才开放计划”“千百计划”“技术公益创投计划”等多个项目,支持公益机构培养专业数字化人才、发展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助力更多公益生态伙伴更长远发展。

立足我国公益慈善行业,互联网公益在纾解传统公益慈善“效能性”堵点、共创数字公益生态方面提供了可行方案。这是《互联网公益慈善“中国样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新模式》研究报告给出的结论。以2022年99公益日为例,10天之内,“小红花”捐赠超过1.82亿朵,公众募款总额超过33亿元。这是对“技术创新提高了公益慈善的运营效率”的有力证明。鉴于此,不少国字头基金会和慈善会等传统公益慈善类组织积极拥抱互联网。今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基金会将携手中华慈善总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首届中华慈善数字公益节”幸福家园专场活动,携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举行“2023活水计划乡村振兴专场”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慈善力量。

连续举办八届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已成为各方共创共建互联网公益慈善生态的重要平台。今年峰会共有200多位跨界嘉宾、1000多家公益机构代表,围绕“数字向新、共益未来”主题,共商共议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正如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在会上所言:互联网公益行业以多年实践经验证明了,唯有开放,将“公益共建”融入项目各个环节,才能最大范围、最大程度解决社会问题,形成公益能量的正向循环。

共创信任机制  守护公益慈善生态的生命线

“一个好的互联网公益生态,应该有一个好的机制促进各方主体良性互动起来。”“这个最重要的机制是什么?”王志云给出的答案是信任。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将信任看做是公益的生命之根。

事实上,互联网公益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化解传统公益慈善透明度和公信力问题,但公益平台上比惨煽情、套捐等现象的出现,使其自身始终面临着公信力的拷问。金锦萍认为,失去公信力,公益慈善组织就失去了生存之本,而信任正是最难获得又最易失去的资源。

打造信任的公益首先需要做到透明化。腾讯依靠数字公益能力的提升,不断推进透明化和规范化,以回应质疑,更好服务行业。2017年,腾讯公益平台首创财务披露环节,以透明为基础构建99公益日的准入机制;随后,透明组建不断升级迭代,更严格的“财务披露+独立审计+随机抽检”的透明度规范要求应运而生,区块链等互联网创新技术,让每一笔捐赠数据可溯源、可回查。2018年99公益日,腾讯公益提出理性公益,并推出冷静器组建,提示用户在捐款前多想想、多看看、谨慎捐款,以此倒逼公益机构走向透明化、专业化。

近两年,腾讯公益上线了“具象化一起捐”工具,能够将公益项目的信息更全面、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捐赠人;打造了“公益股东人大会”“公益真探”等重点项目,让公益机构直面捐赠人的探查和质询,以此推进更多公益项目的公开透明和规范化,共建一个透明的公益平台生态。

不只腾讯,阿里巴巴发布的国内首个公益区块链标准,水滴筹所成立的透明运营委员会等,都是互联网公益平台在实践“透明公益”方面的有益尝试。

身处互联网公益发展进程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互联网公益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郭凯天指出,透明公益也逐渐从“共识”变为“共创”,即公益透明化建设,不是某一家平台的独奏曲,而是全行业的共鸣曲。正如金锦萍所言,整个生态链中,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会遭遇因公益慈善本身公信力下降所带来的损失。所有参与方都要对公共利益进行共享共担,这是共生共创的基础和归宿。


来源:中国社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