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大阅兵之后,最值得期待的全民公益大行动:“9.9公益日”(转)
发表日期:2015-09-05 16:00:00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震撼的阅兵式,让无数人心潮澎湃。网友们也纷纷在网上点赞,向抗战先烈致敬,表达对和平的热爱,为祖国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当然,爱国远不是喊几句口号那么简单。爱国,更需要实际行动!

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做志愿者、倡导呼吁,甚至创办或入职公益慈善组织,同样也都是增强国家“软实力”、为人民谋福祉的爱国行动。

近日,一个与公益相关的“新节日”开始在网络上发酵。腾讯公益宣布,将联合各方力量,发起“9.9公益日”。这是“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也将是目前中国覆盖人群最广的公益行动。

在业内看来,“互联网+”一直是中国公益行业一些痛点顽疾的解决之道。作为互联网巨头中的公益前沿试水者,腾讯一直在公益上颇有建树并尝试破局,亦成立了中国首家由互联网公司发起的公益基金会,搭建起爱心人士、公益组织以及有需群体相连的网络公益平台。此次“造节”,腾讯似乎不是简单堆叠公益项目。面纱揭开一半的“9.9公益日”,又将给中国公益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及思考呢?

互联网与公益的“超工具”融合


互联网与公益的结合,大约兴起于2010年甚至更早,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性,人们开始减少捐款箱、名单式等传统的筹款方式。

而在这之前,因信息的不畅通,许多公益组织运行低效、缺乏有效的透明机制。即使互联网浪潮铺开,这些顽症在一些转身慢的庞大公益机构身上,仍未得到明显改善,这也为郭美美炫富事件所引发的大众对公益组织不信任埋下了伏笔。

随着互联网深入各行业,上述问题得一定程度上解决,一是通过网络展示和电子支付,公益项目的发布和资金筹集变得简单便捷;二是公益组织得以及时公布账目,公开透明程度有所提升。

但对于公益来说,如此结合仅仅是把互联网工具化,轻快、共享、互动、多赢的互联网思维并没有为助力公益做出显著的贡献。

此次腾讯牵头各方发起9.9公益日,强调用轻松互动的形式,以轻量、便捷、快乐的方式参与公益。以其力推的“益行家”步数捐款公益项目为例,腾讯提供社交平台和入口;用户只需走起来,日行万步即可做公益;企业则提供公益资金,并得到很好的品牌曝光。

互联网超越简单的工具属性,进而重构公益链条上的各方,用户得以快乐、健康、免费地完成公益行为,将互联网思维体现得淋漓尽致。互联网与公益不再是浅层次的相加,而是深层次的融合汇通。这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公益来说,至关重要。


或改变“灾难式公益”行业惯性


目前,中国公益行业里有很大一部份属于“灾难式公益”。许多群体平日鲜有捐赠行为,大灾大难面前却显得十分慷慨。以汶川地震为例,一年时间募集的奖金超过760万。而在用户层面,不少人进行捐赠多是在大灾大难发生后,由组织统一发起才参与,平日基本不会为相关公益项目提供支持。

这样的现象同样出现在公益组织上,许多公益组织借机抢先推出项目,打响口号。

进行“灾难式公益”自然没有可谴责的地方,但中间也常常出现一些问题。过往一些公益组织是为了抢名、募钱、做形象,而未顾及自身的宗旨、使命、专业、特点为灾区做点什么,因而出现了资源浪费。

同时,民众偏向大灾大难的选择,也给一些需要长期性、可持续性参与的群体和项目造成了一定影响,募捐资金出现失衡。

“9.9公益日”或有望打破“灾难式公益”行业惯性。根据介绍,本次公益日的活动主题为“一起爱”,旨在用移动互联网化、社交化等创新手段,用轻松互动的形式,发动全国数亿热爱公益的网民通过小额现金捐赠,步数捐赠、声音捐赠等行为,以轻量、便捷、快乐的方式参与公益。同时,9月7日至9月9日,爱心网友的捐赠也将得到腾讯公益基金会的 1:1配捐,网友捐出1元,腾讯方面即配捐1元,一起计入公益项目筹款总额,单个公益项目最高匹配金额可达999万,总体匹配额度可达几千万甚至上亿。

(来源:公益慈善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