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直以来在公益慈善领域孜孜探索和创新的深圳,理应成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排头兵。公益慈善精神已是深圳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慈善的“深圳模式”也必然会对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走向国际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第4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在深圳拉开帷幕。本次慈展会以“扶贫济困、大爱中国”为主题,同时选用了“蝴蝶”作为吉祥物,寓意着公益慈善来自民间,和蝴蝶一样美好。所有关怀和支持中国慈善事业的深圳市民,都应该抽时间去看一看,这是一场展示慈善之美的时代橱窗。之所以如此说,在于慈善是凝聚了社会大爱的高尚事业。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在各类弱势群体亟待爱心援助的事件中,无数素不相识的人,愿意为他或者她,捐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其所能地提供帮助,这就是蕴涵在民间社会中真实、自觉的慈善热情。蕴涵在民间的这种强大的慈善“本能”,既是当下慈善事业勃兴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现代社会文明不可或缺的精神本质。
以深圳为例,这座拥有千万外来人口的新锐城市,之所以没有让大家感到那种陌生人社会的隔膜与疏离感,原因就在于,深圳一直以来倡导互相关爱、有难必帮的城市精神,从而在炫目的经济成就之外,绽放更为别致的城市光芒。
这座以人均GDP和市民收入位居国内前列而著称的城市,截至2014年底,全市登记的民办社工服务单位共135家。深圳全市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证书人数累计达7070人。社工服务覆盖民政、教育、卫生、残障、青少年(团委)、司法、禁毒、社区(含社区服务中心)等14个服务领域。
社工一直扮演着社会福利的推动者、弱势群体的照顾者等角色,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社工凭借专业知识与职业精神,使更多的人免于匮乏、孤独和失语的困扰。发展到今天,社会工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济贫赈灾、嘘寒问暖等慈善内容,引入了复杂的人类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成为现代学科体系中一门越来越重要的综合性专业学科。
深圳社工建设的不断推进,正是民间公益慈善事业走向组织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体现。2009年11月,深圳市被授予“全国社会工作试点示范城市”称号。毫不夸张地说,深圳已成为内地社工事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此次慈展会的隆重召开,也是深圳以及全国公益慈善事业的一次集中展示。慈善事业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公开、透明,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与互动。慈展会则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窗口,从中不仅能检阅中国这些年来在慈善事业领域的探索与前进,更是汲取国际先进经验、糅合各种前瞻视野和创意思维的绝好平台,是社会各界充分了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艰辛、不易、荣光甚至挫折的绝佳机会。在加深了解与沟通中,达成更多的信任与理解,从而助推慈善事业的加速发展。
作为一直以来在公益慈善领域孜孜探索和创新的深圳,理应成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排头兵。公益慈善的“深圳模式”也必然会对推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走向国际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