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宝典》发布促进有效慈善信息公开
发表日期:2016-09-25 05:18:24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公众对自身权利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捐赠者在捐款或参与活动之前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组织的信息。在2016年开展的网络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公众中,有92%的人在最近一年中有过捐款或参与过志愿服务,其中仅有不到6%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捐款。

923日第五届慈展会上,中国公益研究院召开《透明宝典——中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指南》(体验版)发布会。该指南旨在帮助慈善组织客观评价自身的信息公开水平,提高信息公开与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总务长傅昌波先生为发布会致开场辞,介绍学院在推动慈善透明和公信力上的担当。学院通过研究、教学和倡导最佳透明实践,推动整个行业的透明和责信。

 

公众普遍进行明智捐赠

我们2016年做的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公众中,有92%的人在最近一年中有过捐款或参与过志愿服务。在这些有过捐钱或捐服务的人中,有94%的人进行的是明智捐赠。什么是明智捐赠?就是说他们在参与慈善活动之前,会去查询组织的相关情况,去组织网站、微博或微信浏览,或去和朋友打听。大多数人越来越重视自身权利,他要先判断组织是否可信,是否值得花钱花时间。

而我们慈善组织,近年来透明意识不断加强,在透明化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信息公开水平日益提升。这从公众满意度就能看出,与2012年相比,今天慈善组织的透明有了巨大的提升。2014年的满意度28%,上升到去年和今年的慈善透明公众满意度都在56%左右。透明工作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慈善信息公开内容应符合公众需求

网络调查显示,公众认为慈善组织最应当公开的信息的前五名依次是“资助标准”、“善款来源”、“募捐资格”、“财务支出”和“项目成果与影响”。

这说明,面对“哪些人够资格获得帮助?”“这是合法组织吗?它有资格募捐吗?”“慈善组织怎么花钱?”“慈善组织做的事情有用吗?”这些问题,慈善组织需要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代。

 

策略与内容并重

慈善组织作为信息发布者,要选择恰当的渠道,组织在发布信息前,要清楚发布的目的是什么,是增加关注,还是提供反馈,再根据目标人群选择适合的渠道。同时慈善组织资源有限,应尽可能借助外力,包括资助方、合作伙伴、志愿者等等。尽力发挥理事会成员的力量。

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时刻要考虑到用户体验。使用用户友好措施。包括网络无障碍、搜索功能,考虑网络信号质量。

透明不是来自与信息发布,而是来自于互动交流。对社会公众而言,仅仅被动接收信息是不够的。活跃的质询与解释,这样的积极互动体验,更能够促进信任的产生。而且,除了公益慈善组织之外,人们日常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源。不透明不仅可能是信息的缺失,也可能是真实信息混杂在海量无法核查的信息之中。核实信息准确性的互动性渠道,是组织透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监管力度加大

除公众问责外,20169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进行了专章规定。正在征求意见的社会组织三大管理条例也分别有专章规范信息公开。这意味着,我国慈善组织的透明界限,告别了“无法可依”的混沌状态,可预期未来对信息公开的监管力度将极大提高。

跨界合力助专业透明

为了帮助慈善组织提升信息公开的效果,普华永道中国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合作,在普华永道德国企业责任团队开发的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Your Reporting基础上,秉持“专业化透明”原则,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透明指南,并为配合透明指南的理解和使用,中国公益研究院和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慈善法正式实施之际,撰写《透明宝典——中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指南》(2016体验版),内容包括针对不同类型的公益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法律要求,慈善组织的多元化透明实践案例,以及信息技术的专家建议。以期帮助慈善组织了解自身的信息公开水平,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针对受众需求,丰富信息公开的内容,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信息可及性,提高信息公开与传播的效率和效果。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责任总监Callum Douglas (戴德乐)先生在发布会上表示, 普华永道中国秉承“建立社会诚信,解决重要问题”的使命,希望通过普华永道的核心优势开展企业责任项目,为提高中国慈善行业的公信力做出贡献。普华永道中国和中国公益研究院共同开发的一面向公益慈善组织的透明度自测网站,公益机构可以通过这个免费网站自我测评在信息透明和友好披露上的表现。今天发布的《透明宝典》也将作为自测后的最佳案例供机构参照,为提高透明度做出指引。

傅昌波先生也强调,未来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将加强与普华永道的合作,通过年度报告、透明奖、工作坊等进一步推动行业透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