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向右,商业向左?一家社会企业的发展困局帮你解答
发表日期:2018-05-08 16:35:25

2017年下半年,徐永光编著的《公益向右商业向左》一书出版。不久,康晓光发表了《驳“永光谬论”》一文进行批判。这场被冠之以“两光之争” 的论战随即掀起了国内公益界对公益方向和公益模式的一场大讨论、大思考!

根据康晓光的解析,徐永光《公益向右商业向左》论调的实质是希望商业与公益融合为类似社会企业的东西,从而避免公益的低效和发挥商业的规模化与效率优势。其理论基础是“利他”的虚无和“利己”的永恒。其最终目的是将公益商业化。

本文拟用一家社会企业的发展困局为”公益向右,商业向左” 的论述进行印证,从而帮助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

鸿芷咖啡

鸿芷咖啡是一家在国内公益界,特别是北京的公益圈内享有盛名的社会企业。其创始人本着为公益提供公共空间的使命目标于2013年创建。至今共为公益界提供了1000余场活动的场所,参加活动人数达到10万余人次。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曾经办得风生水起的社会企业,在今年年初突然宣布了关闭计划。原因是由于入不敷出,经营难以持续。虽然两位创始人希望鸿芷推崇的精神不死,价值不灭,并希望今后能以其它方式延续鸿芷的生命与价值,但现阶段关闭或转型或是必然的选择。

从收入模式的角度看,这家社会企业的收入在起始阶段主要依靠基金会的资助,之后主要靠自营收入外加一些外部的小额资助。从经营模式的角度看,除常规经营外,鸿芷的场所以公益价格提供给公益活动主办方,其经营的产品、场所的布置无不渗透着环保与公益的味道,让不少公益人备感亲切。但是,如果缺乏了外部的无偿资助,鸿芷无法开业,也很难撑到今天。

就笔者所知,像鸿芷一样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社会企业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是陷入了社会企业的模式困局,使自己的经营模式和经营手段既不能跟随商业的节奏和要求去获得相应的利润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不能像一个公益组织一样去名正言顺地获得社会捐助来维持运转,因为社会对社会企业的期望是要靠其自身经营利润来做公益。

虽然目前对于社会企业并没有法律上的定义,但社会企业应该“运用商业手段,实现社会目的” (英国社会企业联盟The Social Enterprise Coalition【UK】),其最主要的特征包括:1,其经营的目的是解决某一社会问题;2,其经营的模式或手段是商业化的;3,其利润不分配给股东,而是用来开展更多的公益项目;4,其开展或支持的公益活动的资金来源于其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利润,或以公益价格提供社会服务。

这一概念看起来很完美,但在现实中却难以落地。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有关社会企业的讨论和实践在国内和国际上已经历数年,我们很难看到一家经过时间检验的知名社会企业(虽然有人认为摩拜单车是一种社会企业,但别忘了它是靠创投资金所设立的,摩拜利润的大部分是要回报给投资者,而不是用来开展公益活动的。因此笔者并不认为它是一家社会企业)。然而,延续了数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知名公益或商业机构却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商业有商业的本质属性和运作要求,公益有公益的本质属性和运作要求。如果人为地将两样具有本质区别的东西融为一体,其结果只会不伦不类。鉴于上述原因,社会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往往在商业和公益理念和模式之间徘徊和摇摆,导致方向不明,手段或策略不清。这种困局所产生的经营的难以为继便不难理解了。

商业机构的本质就是为了赚钱。要赚到钱,就必须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规则来运营。即便其产品归属于社会服务领域,商业机构解决社会问题的目标是次要的,或者说只有经营产生了盈余时才有能力去考虑其社会目标。当自身生存目标与社会目标发生冲突时,社会目标往往会被抛弃,这就是“利己”的本能反应。此外,现实社会中能够将商业目标与社会目标完美结合的领域是非常有限的。

鸿芷咖啡的现状,正是陷入了上述社会企业的困局。如果鸿芷能够从中摆脱出来,要么以公益组织的模式来经营,要么以商业机构的模式来运作。可能结局就不一样了。如果以公益组织的模式来经营,鸿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去筹款或寻求捐赠,并有时间和精力将公益做得更多、更专业和更有效。同时,现有的营业收入作为收入来源的一部分。这样不仅收入方面的压力会少得多,其追求的公益目标也更能有效得到实现。如果鸿芷以商业的模式进行运作,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划分,并根据潜在客户群的需求设计经营场景、产品类型和服务方式,同时要根据市场水平定价。当产生了盈利并保证了正常的经营活动后,剩余的利润就可以用来开展和补贴公益活动。

总之,如果“公益向右,商业向左“ 的实质是将公益和商业两者融合为具有双重属性的东西,并最终将公益商业化,这是很危险的,也是很天真的。社会企业是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还需要拭目以待。但如果“公益向右,商业向左“ 的实质是希望公益组织引入和借鉴商业机构的一些管理和运作理念和手段来提高公益组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同时希望商业机构在自己的经营活动中,能够像企业公民一样对社会、对环境和对自己的员工友好和负责,其盈利能够更多地支持公益活动,回报社会,而不是自私自利和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和剥削,这是健康的,也是可以和应该努力实现的。


来源:中国发展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