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0年将建成慈善之城
发表日期:2018-07-05 14:28:47

7月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广州市慈善创新发展情况。广州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市民政局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王福军表示,近年来,广州市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在现代慈善事业制度建立、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品牌打造、慈善文化宣传和氛围营造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到2020年,广州将全面建成全国慈善之城。

1530754630_1693382652.png

  登记认定慈善组织82个 备案募捐项目336个

  在创新顶层设计,完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方面,2012年,广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出台施行《广州市募捐条例》。2016年《慈善法》实施以来,广州市共出台18份慈善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提出重点开展“七大行动”、围绕“十大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慈善发展水平。其中2017年,广州市推出24项创新举措,2018年推出27项重点慈善活动,深入推动“慈善之城”创建,厚植“慈善之城”爱心GDP。

  另外,广州市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并对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社会组织予以一定的开办资金支持。全市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基地45个,重点吸收入驻包括公益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1336家。目前,按《慈善法》规定,全市登记认定慈善组织82个,备案募捐项目336个。

  近年来,广州市逐步探索建设政府部门培育支持、依法监管,社会专业监督,行业自治,社会广泛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广州慈善事业管理体系。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对全市46家公益慈善组织的306个项目进行了善款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的专项执法检查和审计。为推动社会专业监督和行业自治,2013年广州在全国率先成立第三方慈善组织社会专业监督机构——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其社会监管作用,对全市14亿多元的慈善资金进行审计,向社会公布了25份慈善监督报告。

  3年共筹集款物16.61亿元

  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创新慈善发展模式方面,2016年,广州市首次以“人人慈善为人人”理念,提出“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推出传承发展、创新推动和综合提升三大板块共19项重点行动。2016年底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排名中广州市捐赠增长速度、社会组织增长速度均排名第一。

  2017年广州市创新提出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全国“慈善之城”,持续以“慈善为民”为核心,围绕慈善捐赠、慈善救助、慈善文化、慈善组织、交流平台、监管体系、激励机制系统化制定10项指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全国慈善之城。

  2018年广州市整合全市慈善资源,推出首个“慈善为民月”,全市在6月开展了27项慈善活动,助力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同时,广州市大力实施慈善医疗救助、困境儿童救助等活动,自2014年以来共救助2700余人次,支出金额2000多万元。最近,广州修订出台了《广州市慈善医疗和应急救助实施办法》,扩大了救助范围,提高了救助标准,最高救助金额标准从原来的3万元提升至6万元,让更多群众受惠。在“长者饭堂”方面,目前,全市共有长者饭堂952个,基本链接了慈善资金和慈善志愿服务。

  自2016-2018年,广州市共筹集款物逾16.61亿元,今年再创新高,认捐款物6.31亿元,为广州市实施精准扶贫作出重要贡献。

  此外,自2014年起,广州还连续5年举办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投入财政资金10044万元,资助项目696个,撬动社会配套资金6438万元。

  创建多个公益平台

  打通社会募捐通道

  广州市创新开展“羊城慈善为民”等慈善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搭建慈善参与平台,如在今年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中,广州召开8场行业系统座谈会,发动各行各业积极参与捐赠。

  同时,广州建设慈善信息发布平台,可为各级政府、慈善组织和企业提供信息共享工具,为慈善公益性组织提供合作交流渠道,目前合计共发布1700多条信息。

  另外,广州还建成广益联募全国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并作为全国首个地方性平台成功入选民政部首批全国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市慈善会出资成立了广州市广益联合募捐发展中心,负责广益联募平台日常的运作管理。

  此外,广州还打造慈善救助对接平台,并成立“珠珠救助”联盟,开通全国免费求助热线电话400-859-9595,联动爱心媒体、医疗机构、公益组织,并重点探索与政府医疗救助信息平台连接,实现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