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军:中国社会企业作为一个行业正在形成
发表日期:2016-11-09 16:00:00

核心提示: 11月2日上午开幕的“后认证时期中国社会企业能力建设”高级研修工作坊致辞中,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袁瑞军教授指出,社会创新已经是当今世界一个时代的现象,但全世界对于社会企业的概念和标准莫衷一是,相关理念也有待构建。在中国,相关的社会企业认证制度已经起步,中国社会企业作为一个行业正在形成。因此,举办相关研修班旨在搭建平台,促进社会企业共同发展,最后,袁瑞军教授提出,希望中国社会企业大规模发展,而且能够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以下是发言全文,请大家参详。

非常荣幸刚才听了三位关键的利益相关方负责人、领头人热情洋溢的致辞。我特别要强调我们在今后的推动社会企业研究和实践的工作中间,没有你和我,只有我们,实际上是一个共同体,我们大家有共同的理念,有共同的愿望,还要愿意采取共同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特别多的东西,收获了我们自己人生的意义,收获了我们的友谊。

我们就事论事,就谈这一次工作坊为什么要做。在场的很多朋友们都参加了今年9月份下旬在深圳举办的慈展会,9月26日我们团队和几位同学去参加了会议,回来决定要启动这个工作坊。原因是什么呢?有六个想法,第一个是社会创新已经是当今世界一个时代的现象,今天等一下十点半之后我那一讲主要谈这个问题。

第二,社会企业的概念和标准,尽管这个事业在蓬勃发展,但是全世界对于概念和标准莫衷一是,相关理念也有待构建。关于概念这一次给大家准备的会议资料国际部分,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国际上目前最流行的七种社会企业认证制度,你们能够感受到有多少区别。

第三,中国的社会企业认证制度也已经起步,这个起步是典秘书长一家一的走,一家一家的请,讲社会企业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北京深圳的来回跑,推动业内几个主要的基金会和机构来做这个事情。2014年有启动的考虑,整个那一年都在推动,她以后这方面故事我们有机会再讲。

2014年9月下旬,在第四届慈展会上启动了社会企业认证这项工作,我们特别的骄傲,特别有历史感。中国的社会企业始于宋代,宋代王安石当年赈灾的时候不是直接把粮发给你,而是你栽种的时候给你,后来丰收的时候还我,这跟我们小额信贷有点像。因此社会创新在中国社会有一千多年历史,到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知道有大集体企业、福利工厂、产业扶贫政策等等大量的这种组织。中国的社会企业真的是非常多,但是叫社会企业这个名字的,并且我们给你贴了一个所谓的牌的,这件事情是从咱们这时候开始。我们的骄傲体现在这个上面,中国慈展会至少在历史上以“社会企业”命名机构是首创,我们去年仅仅认证了七家,今年有16家,我们相信这个事情,像陆老师说的会像星火一样燎原,一旦被大家认识到了,大家就会争创了。比如说陆乐老师的机构,他们本来是中国商学院的同学,因为自己的同伴在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心脏骤停离开了人世,创办了商业性设想的“第一反应“,后来一听说社会企业这个制度有35%分红限制,他们马上改了公司章程以适应这个标准。

两年下来我们的认证标准不断的修改,当时参照的是英国的社会企业标准,但也根据中国社会企业这一新兴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调整,比如去年的认证标准是要求企业注册时间达到两年以上,今年改为一年就可以了;一定要有三个月利润盈利,市场商业收入要过半,分红比例去年要求设置35%,今年则没有限制,但是在金牌社会企业做了这项限制。财产锁定国际上一般有要求,我们暂时没有要求。去年的认证七家有六家都是残障类的,只有第一反应是急救的。比如这次活动到场的,有兰州的幼儿园,还有深圳的信息无障碍。今年认证的15家里面只有5家是残障类,其他起码有六七种领域不同,

今年慈展会上我们对参展单位做了200多份问卷,题目叫做”社会组织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及态度”,80-90%都是非常支持社会企业认证的。我们对今年认证的组织逐个采访,最强的感受就是觉得大家基于各种原因创立了自己的机构,可能创立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意识要做社会企业,听说来做认证,才对究竟什么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有哪些根本特点,未来怎么发展,应该怎么样有了初步认识。在这一次调研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大家对后认证时期的能力建设有着迫切需求。今后我们要把这个课程系列化,并且运用了移动互联APP的教学和讨论手段。我们的研究网络也在逐步建立,每两周举办一次工作坊,涉及各个领域的不同专题。

最后,中国社会企业作为一个行业正在形成。2005年“社会企业”这个词第一次在《人民日报》上出现,2010年“社会企业”第一次进入北京政府文件,2015年中国创办了社会企业和影响力投资论坛和社会价值投资论坛。2013年顺德在本市首创社企认证,2015年中国慈展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认证。社会企业大奖评选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明年5月份会评出“中国社会企业大奖”。这个行业有很多人在做努力,都是开创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基本上是行业性的支持工作,而这不是针对一两家社企的,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们把项目要做下去,这个项目目标是什么呢?就是非常具有实践导向的,我们希望大家真正受益,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与社企深度互动,你们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要聚焦社会创新,培养和弘扬社会企业家精神,不会纠结一两个标准,不会拿一个固定尺子量你是不是社会企业,那个尺子还是有一定弹性的,我们最强烈的要求是要有那颗为社会解决问题、直击社会痛点那颗心。我们要看到的是一个社会企业家在成长,这样一种精神在弘扬。

我们打造的是陪伴中国社会企业成长的专业性知识平台。寻找投资和免税政策都不是我们的重点,重点是为这个行业提供专业性的支持平台。

最后,希望中国社会企业大规模发展,而且一定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我们会观察认证了以后有没有失败的社企,多长时间,什么原因,这是我们研究重点。

关于项目的内容,我们会作为一个课程,课程开发里面包括线下的推荐高级课程和网络的普及课程,线下的推荐高级课程是目前在做的。不做广泛报名式的课程,而是采取推荐制的方式。这次的参会机构有一个推荐名额可以参加下次课程。

社会企业认证标准的研究将于明年四月份完成,包括社会企业标准的理论研究、国际目前的状态、在我国如何转制(目前中国有多少种有社会企业潜质和特点、将来能够转成社会企业的)。还有很多机构具有制度创新性的,我们叫做创制研究。

未来我们希望打造一个社会企业的伙伴计划,要共同的来打造这个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大数据和资料库,在这个过程中跟社会企业同仁们互动。

第二,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做最佳实践的研究,那些做的最好的社会企业是为什么好的,我们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做出一些参考性、指南性的东西提供给大家,推动大家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供咨询。今天在场的有过能基金会是提供专业志愿者服务的,里面会有大量的专家,比如律师、教师、卫生医疗,包括我们做学术研究的,每年要承诺20小时以上免费服务,社会企业可以找到需要的服务。

第三,我们特别希望推动政策,包括地方层面的和全国层面的。我个人而言,根据我自己有限的研究,是非常不赞成税收优惠的。但是政府其他可做的事非常多,比如说优先购买,还有比如说国外非常多的《社会企业促进法》、《社会经济法》,这都是我们希望在政府和法规上面有所推动的。

第四,今后想长期做的领域就是社会影响力测评。中国常常提到唯GDP论,这些年有了绿色GDP。我们更希望测评这些组织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社会影响,这是非常难测的。不仅要研究出指标来,还要研究出测量方法、做出指数。

以上是我向大家介绍了已有的行动和未来的一些想法,希望大家一起参与,一个人不管怎么样还是能力有限,我们大家一定要合在一起,知行合一,行胜于言。

谢谢大家。

(袁瑞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 人民论坛网